回忆起在苏福记工作的七年时间,李松梅感到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与人相处”。当年,这个女孩怀揣着在大城市扎根的梦想走进餐饮行业、走进苏福记,她看重的正是这一行业的辛苦—人人都想避重就轻,而自己正是不怕吃苦、肯坚持的人!
餐饮,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七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李松梅已经成长为苏福记的当家花旦,对外,她能够经营好顾客的心,抱着“吃亏”的态度处理每一起投诉;对内,她懂得体恤员工,毫无保留地和员工交流。她常说:“管理就是三个字—聚人心。”与顾客相处要“给面子”顾客投诉是每个餐厅都会遇到的问题,相比很多餐饮人的无奈和痛苦,李松梅反而很“感激”投诉的顾客,她给自己的目标是,只要是自己接手处理的投诉, 都必须和顾客成为朋友。李松梅告诉记者,她非常清楚投诉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所以,在处理投诉问题的时候,要小心再小心。不过,小心不代表一味妥协退让,而是基于对顾客的尊重。 对于这些,李松梅在刚接触餐饮的时候并不懂得,但好学、善于总结的她,很快就了解了顾客心态,“每次我都会抱着‘吃亏’的态度与顾客打交道,其实,顾客都是要面子的上帝,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非得贪便宜,他们在乎的是餐厅的态度是否够重视,是否能在不满之后 给予足够的面子。”李松梅说。 有一次,一位客人在菜品里发现了异物,当时还只是门店经理的李松梅, 闻讯后匆匆赶到包间,刚打开门,还没 来得及说任何话,顾客便气冲冲地向她吼:“道歉什么的就不用了,如果你代表你们餐厅把这里的东西吃掉,我就一分钱不少地买单!”那一瞬间,李松梅大脑一片空白,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人格侮辱, 眼泪很快流了下来。“我躲在包间外,当自己稍稍平静下来后,我意识到—顾客的气愤并不是针对我,而是针对用餐体验。”想到这些,李松梅擦干眼泪,微笑着进入包间,当看到顾客略带歉意的眼光,她的心缓缓地松了口气,诚恳地告诉顾客:“如果我这么做能让您心情好一点,吃掉它也没关系……”顾客摆了摆手,示意她此事不要为难。用餐后,李松梅给顾客打了折扣,又赠送了一张VIP会员卡,诚邀其再次到店体验。如今,该顾客已经成为苏福记的常客。李松梅坦言,很多时候,顾客在发火以后,都会对自己的言重感到后悔,这 时,聪明的服务员要在保持好态度的同时,给顾客一个台阶下。这样,餐厅给了相应补偿,顾客也有了台阶下,矛盾很快就会弱化。“我一直相信,人心都是善良的,没有人愿意纠缠问题,我们给出了解决方案,并有良好的态度,就能够得到谅解。”
除了处理投诉,李松梅还擅长从正面经营顾客心。苏福记主打家常菜,每年春节期间会有很多家庭选择在此聚会,李松梅会在用餐之余,为家庭成员拍摄全家福,并装裱在印有苏福记logo的相框里,免费赠送给顾客。“成本不高,但却很有意义,很多顾客来取照片时,还会 在店里二次用餐,而且,精心装裱的照片,也不会轻易被扔掉。” 在李松梅看来,提高营业额,除了练好内功,抓质量、抓细节,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经营顾客心。这种能力的培养 在苏福记得到了很大的重视,无论是中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都会受到相 应培训。李松梅还会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员工模拟顾客,体会顾客的心情。 “始终记住,顾客是要面子的上帝,顾客是占便宜的上帝。多观察、多体谅,加上 一些小技巧,就能经营好顾客的心。”与员工相处要“给机会”“很多人觉得餐饮管理难,是因为 他们只看到了过程中的繁琐,并没有意识到—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性,了解需求、满足需求,真正让他们得到提升, 有这样的一份洞察力,就能做好餐饮管 理。”在苏福记,部分优秀员工是持有股 份的,李松梅告诉记者,当她几年的努力 得到董事长认可以后,很荣幸地持有两份股权,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她可以坐等收益时,她很快决定将其中一支股份分 给手下的4名员工。在李松梅看来,股权 也好、其它荣誉也好,既是老板对她的信任,也离不开员工对她的支持,“这件事 我从来没后悔过,员工需要有更好的平台,这些来自五湖四海、心存梦想的年轻 人,在我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义务让他们在企业里心更安。”除了股权激励,李松梅还会给犯错误的员工更多机会。曾经,在她的门店里,一位部长因为薪酬问题与员工发生 激烈冲突。在了解情况后,李松梅狠狠批评了部长,在她看来,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主动与员工发生争执,因为员工没有当领导,理解不了领导的难处很正常。如果连这点都无法包容,就不配当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该部长一肚子气,根本无法听进李松梅的批评,盛怒之下想要辞职。 “放你回去可以,但不是让你走,你回去仔细想想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想清楚了,什么时候再回来!”经过半个月的思考,该部长最终回到苏福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李松梅认为,如果不是原则问题,应该给员工多一些机会,并且让他们自己反思、总结。这样做效果很好,但凡 回到餐厅的员工,必然是自己想通的,并 能够在今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每到过年,各个餐厅都会面临员工的流动问题,想方设法阻止员工回家。 对于这点,李松梅不仅没有担忧,反而 非常坦然,她会收集员工意见,询问员 工是否愿意回家过年,并提前招聘短期 工接替员工的工作。据统计,每年过年, 苏福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选择回家团聚,“每当看到这些员工,就想起当年的自己,那种有家不能回的感觉实在太难过了!‘回家’也是员工关怀的一部分,他们如愿和家人团聚,来年上班时,就会很踏实,很安心。否则的话,因为不能回家过年而流失一批员工,到头来企业还得重新招聘,不仅赔了成本,还赔了人情,对于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李松梅告诉记者,苏福记与当地的大、专院 校合作,每年会招聘不回家过年的外地学生,提前到岗与正式员工对接工作, 以保障春节期间的合作顺畅。不过,允许 员工返乡的同时,作为副总经理的李松 梅,却没有一个年选择回家—她要照顾留在岗位的员工,并保证苏福记的总体运营。 苏福记的七年,是李松梅蜕变的七年,一路走来,她懂得放手、懂得包容,最 终成就了企业内一批优秀的骨干,也成就了自己的好人缘、好口碑。如今,谈到这 些年的经历,李松梅坦然—最快乐的时刻,就是与员工相处的时刻。她说:“人与人的相处是一种缘分,要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