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吴芬芳还只是印刷厂里悠闲的小职员,那个时候的她不曾想到,接下来的7年时间, 自己会与一个叫食中福酒楼的餐饮企业相濡以沫,并在那里努力完成自己的蜕变。工作中,吴芬芳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习惯,让她能在很多细节中总结、提炼、进步。她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敏锐成熟的餐饮人,不仅要放眼全局,也要懂得观察细节。
细节案例一: 总结问题要抓细节
吴芬芳刚当主管的时候,一次,正当大家井然有序地工作时,包场区域内传来了争吵声。“原来是有一批客人要求包场,但事先没有沟通妥当,导致餐厅将该区域分成两半,分别接待两批客人。”吴芬芳回忆,当时客人情绪激动,面对匆忙赶来的吴芬芳,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我满脸通红,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躲到卫生间不愿出来。”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场闹剧无法收场时,吴芬芳的领导来到卫生间,给她打气加油,并教她如何妥善处理。“老板告诉我,既然我负责,就要管到底,躲起来不是办法。态度好一点,勇敢承担责任,并给予相应的优惠,让对方感到酒楼的诚意,才能化险为夷。”在老板的鼓励下,吴芬芳整理好心情,重新出现在客人面前,按照之前打好的腹稿,战战兢兢地与顾客协商。“也许是事已至此,也许是看我很紧张,客人最终选择了原谅,同意两家一起使用区域。” 当晚,吴芬芳特意查找了顾客从初次订桌到用餐当天的全部记录,并一一询问期间接待的服务员,发现问题出现 在两个地方:一是初次订桌时,接待人员并没有询问是否包场;二是用餐当天的服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导致客人发现问题却投诉无效,错过了最佳的解决时间,才有了后来的大发雷霆。“我觉得自己是挺慢热的人,当时不知所措,所以事后更应该好好总结。”为了不再发生第二次,吴芬芳将“是否包场”列入了酒桌预订的话术中,要求每次接待预订时,必须要事无巨细,问清细节。 同时,批评了此事中相关的员工。
评价: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能够在事后积极核实细节,并提出改进方法,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员工。
细节案例二: 从每一个小情绪中提炼方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吴芬芳对自己的评价是“既感性又直接”,尤其在刚当经理的时候,对于员工她过分追求完美,“希望他们能够和管理者站在同一个角度想问题,但实际上这种期待对于员工来说太高了。每当发生误解时,我总用很直接的语言去指出,不顾及员工的内心感受。”吴芬芳告诉记者,面对误会,她曾经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后来,一位跳槽的员工给我来电话,告诉我他在另一家餐厅工作后,终于理解了我当时的要求和严厉。那时我恍然 大悟—也许我批评的内容没错,但说话的方式不能让人理解。”从那以后,吴芬芳开始注意自己讲话的语气和措辞,也学会观察员工在沟通时细微的表情变化,同时,试着让自己情绪平稳,遇事少激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如今的吴芬芳找到了沟通中的自信,学会换一种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多了以后,吴芬芳意识到自己不够成熟和冷静。她逐渐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以前总觉得,谁犯了错误,谁该去处理问题。然而,顾客不会这么想,他们把餐厅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出现了问题,那就得负责人出来解决。”为了让自己进步,已经提升为门店经理的吴芬芳加强了工作中的观察总结,晨会时间专门设置总结项目,让员工谈谈前一天遇到的危机和投诉,并讨论解决办法。
评价:员工不论年龄和工作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学会尊重,才能赢回尊重。
细节案例三:用语言巧妙化解危机
语言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有时候能把不愉快化解开来,遇到危机一定不能急于表达餐厅的意见,先想想对方的感受,再说出口。一次中午的婚宴,有五、六桌客人到下午四点还未散席。而此时,晚上包场的客人已经赶到,并要求迅速清场。一边是兴奋有余的喜事,一边是事先承诺好的晚宴,负责的领班立刻没了主意。吴芬芳认为,应该履行承诺尽快清场,但不能破坏中午顾客的好兴致,她整理好状态,为尚未离席的顾客一一斟酒,并表达自己的祝福之意,见顾客心情愉快,吴芬芳不急不慢地将晚宴的实情告诉顾客,并承诺可以为他们换一个环境更好的包间继续用餐,最后,吴芬芳用商量的语气告诉顾客:“都是喜事, 双喜连连岂不是更好!”最终,她的态度得到了顾客的认可,该事情圆满解决。
评价:遇到危机要淡定,多为顾客想一想,少为自己找理由,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细节案例四:现场验证法打消顾客顾虑
还有一次,有桌客人点了道“刺身大象蚌”,上桌的大象蚌颜色比较黑, 因此遭到投诉,顾客认为大象蚌是死的,无论服务员怎样解释,顾客都不接受。“我听说以后,觉得这件事不是光解释就能解决的,需要证据让顾客确凿地相信。但是尺度要把握好,不能因为有理有据,就给人施压,让客人下不了台。”吴芬芳想起,曾经参加过食材的培训,证明大象蚌是死还是活的验证方法是拿起一片蚌往台面扔,只要蚌肉能收缩,就证明是活的。吴芬芳立刻与顾 客沟通此方法,并最终得到验证—大象蚌是活的。“我对着大象蚌,笑着说‘你可得缩,要不然害我这个月没奖金啦!’此言一出,顾客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顿时没了。”
评价:眼见为实,既能验证,又能调节气氛,不妨多用。在与顾客的不断交流中,吴芬芳的心态越来越好,她懂得了遇事不慌乱,并总能用和善的态度,将事情往好的方向引导。“其实,顾客大多还是很好的,处理的态度往往决定事情的结果。回想这几年,自己变化太大了,也许这就叫破茧成蝶吧!但我并没有满足和止步,还要继续学习,遇见更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