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在大连工业大学刚刚办理完毕业手续的王蕾,接到了母亲从家里打来的电话,告诉她家里正在筹备圆园源酒店在运城即将开张的分店。电话那头,王蕾听出了母亲的意思:虽然圆园源的老店在当地已经做了25年,但新店的投入、规模、期望值远远高于老店, 且处于起步阶段,非常需要新生力量的加入。王蕾思索再三,纠结不已:一边是自己喜爱的大学专业——设计,一边是家族企业的需要,究竟应该怎么选?最终,王蕾同意回到运城,协助家族企业发展运作。
尽管这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从来没有实践过相关工作,但在餐厅里长大、听惯了父母讨论工作的她,凭着自己的谦逊和细致,很快在工作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法则,并给25年保守经营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沟通中王蕾坦言,目前,自己已经从刚开始的“没底儿”状态中走了出来,并在餐饮的路途上找到了定位。在圆园源刚刚结束的“十年规划”中,王蕾也给自己做了一个“十年规划”,正如她自己所说——已经做好了在餐饮业持续做下去、将家族企业发扬下去的准备。
因人而异的沟通法则
圆园源酒店在山西共两个店,总店在乡镇上,新店在县城里。两个店虽然产品一致,但风格截然不同:总店以承包酒席为主,到店的顾客都是当地的乡里乡亲,聘用的服务人员也主要是当地人,总体感觉保守、陈旧;而新店选址在县城,无论是顾客需求还是员工年龄,都更加多元化。作为总经理助理的王蕾,两个店的情况都要熟悉,两个店的员工也都要接触。当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她员工是否好相处时,王蕾的回答是:“年龄小、经验少,在我这里不是什么劣势,反而,我和各个年龄的员工相处得都不错。”王蕾告诉记者,新店的员工大多年 纪很小,与他们沟通,语气很重要,同样的一句话,语气是否让人有压迫感、命令感,直接决定了员工的工作态度。“因为我自己也是90后,所以很能将心比心去理解他们,我自己不愿意接受什么,就绝不给他们什么。有一句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抱着这种心态去工作时, 员工能感觉到尊重和诚意,很多事情也更愿意与我分享。”
由于王蕾在企业中学历比较高,很多同龄的员工对她异地求学的经历很感兴趣,王蕾会耐心地与大家分享。久而久之,员工对她产生了信 赖,无论工作还是个人的问题,都愿意与她坦诚。平时,王蕾的包里总会带一些小零食,工作间隙,与小姑娘、小伙子们一同分享,这样的举动既匹配她的年龄,也使她迅速与员工打成一片。至于年龄偏大的老员工,王蕾也有自己的“相处经”——拿出小女孩的姿态,谦虚一点,多用“请教”的态度激发员工的热情。她认为,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这不是贬义,而是随着资历、经验的增长,每个人都有倾诉、做榜样的欲望。对于年长的老员工,当要分配工作时,王蕾用一种“交给你我放心”“向你学习”的态度去安排,让员工感觉自己受重视、有能力,工作起来也是干劲十足。“这些人在企业里工作了十几年,也许一直是‘被管理被教育’的身份,我的出现让他们找到某种价值感,对于我的要求也更能接受。”打造有激情的学习型团队在接触企业以后,王蕾发现了企业存在的问题:比如,二十多年时间里,父母主要凭借着热情、执着的态度在向前走,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管理一个企业;再者,当团队中出现了一些动荡,管理层更多是用经验去解决,而没有更科学的处理方式。这些问题导致的结果是:虽然已经做了25年,但圆园源在全国的影响力还很有限,“原地不动”的姿态让企业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接受不了新鲜事物。在王蕾看来,餐饮人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多学习、多总结,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这种传统,那么要想突破,管理者就应该率先打破僵局。
2013年,王蕾结识了东方美食《餐饮经理人》杂志,杂志里介绍的管理经验让她证实了之前的想法是正确的— “学习、进修、看世界”,餐饮企业要做好,就必须走出去。不久后,王蕾和几名高管一同到北京参加培训,开始系统地学习。“课堂上,团队建设的种种活动,让学员乐在其中,作为参与者,我相信这些东西在圆园源也可以实施。”于是,回到运城,王蕾开始着手策划团队建设,从活动安排—分组—执行—监督—总结,前后共组织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培训。王蕾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学期间曾是学生会成员,有相应的策划统筹经验,这也促使了团队建设的成功。团建期间,王蕾曾经碰到过棘手的难事:在活动展开几天后,一个小组由于内部合作不愉快,成员集体要求更换队长。为了搞清楚原因,王蕾与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聊天,了解到当初在推选队长时,成员态度随意,而后认为该队长“能力有限”,才有了这样的要求。“我心里知道,这一次如果换了,那个队长将从心里否认自己,也许他以后再也没有当‘队长’的机会了。这个时候,应该让他们相互支撑,而不是一味否定。毕竟,成员要对自己当初的选择负责任。”这样想着,王蕾拒绝了更换队长的要求,并通过开导、疏 通,让这个“问题小组”得到缓和,最终, 该小组不仅没有解体,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团建结束后,圆园源的每个员工都 有了新的归属感,明白了集体的力量,彼此之间有了更多理解和宽容。“让我最感动的是,一位60多岁的大妈,在活动结束后告诉我,干了一辈子餐饮,没有想到能和小姑娘小伙子一起玩,也没想到这些年轻人并不嫌弃自己手脚慢。”如今的圆园源,当饭点忙碌时,后厨时不时 会帮助前厅传菜撤台,前厅偶尔帮助后厨打扫卫生做清洁,气氛其乐融融。 此外,王蕾还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行业素质。“每天都会通过网络、 微信,学习数篇餐饮知识,或是管理类技巧,或是前厅规范,或是后厨安排。我将这些资料整理、打印,张贴在门店内的 学习墙上,让员工也能随时随地学习。其实,整理的过程就是自己充电的过程,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自己与餐饮行业越来越贴近,状态、理念也朝着专业的方向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