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人力资源模式
麦当劳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就是这个模式,留住了众多的员工,他们踏踏实实地工作,不管假期还是平日。
没有试用期
一般企业试用期要3个月,有的甚至6个月,但麦当劳3天就够了。麦当劳招工先由人力资源部门面试,通过后再由各职能部门面试,合适则请来在店里工作3天,这3天也给工资。麦当劳没有试用期,但有长期的考核目标。考核,不是一定要让你做什么。麦当劳有一个360度的评估制度,就是让周围的人都来评估某个员工:你的同事对你的感觉怎么样?你的上司对你的感觉怎么样?以此作为考核员工的一个重要标准。
晋升机会公平合理
在麦当劳,晋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合理的。适应快、能力强的人能迅速掌握各个阶段的技术,从而更快地得到晋升。有晋升机会的员工面试合格后先要做4个月的见习经理,其间他们以普通员工的身份进入到餐厅的各个基层工作岗位,如炸薯条、做汉堡包等,并参加BOC课程(基本营运课程)培训,经过考核的见习经理可以升迁为第二副理,负责餐厅的日常营运;之后还将参加BMC(基本管理课程)和IOC(中间管理课程)培训,经过这些培训后应能独立承担餐厅的订货、接待、训练等部分管理工作。表现优异的第二副理在进行完IOC课程培训之后,将接受培训部和营运部的考核,考核通过后,将被升迁为第一副理,即餐厅经理的助手。以后他们的培训,全部由设在美国及海外的汉堡大学完成,汉堡大学都配备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及资深的具有麦当劳管理知识的教授,并提供两种课程的培训,一种是基本操作讲座课程;另一种是高级操作讲习课程(AOC)。美国的芝加哥汉堡大学是对来自全世界的麦当劳餐厅经理和重要职员进行培训的中心。另外,麦当劳还在香港等地建立了多所汉堡大学,负责各地重要职员培训。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升至餐厅经理后,麦当劳公司依然为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下一阶段的培训,他们将成为总公司派驻其下属企业的代表,成为“麦当劳公司的外交官”。其主要职责是往返于麦当劳公司与各下属餐厅,沟通传递信息。同时,营运经理还肩负着诸如组织培训、提供建议之类的重要使命,成为总公司在这一地区的全权代表。
培养接班人
麦当劳的培训理念是:培训就是让员工得到尽快发展。麦当劳的管理人员都要从基层员工做起,升到餐厅经理这一层,就该知道怎样去培训自己的团队,从而对自己的团队不断进行打造。麦当劳公司的总经理每3个月就要给部门经理做一次绩效考核。考核之初,先给定工作目标,其中有两条必须写进目标中,那就是如何训练你的下属—什么课程在什么时间完成,并且明确告诉部门经理,一定要培训出能接替你的人,你才有机会升迁。如果事先未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那么,无论谁都不能提级晋升,这是麦当劳一项真正实用的原则。由于各个级别麦当劳的管理者,会在培训自己的继承人上花相当的智力和时间,麦当劳公司也因此成为一个发现和培养人才的大课堂,并使麦当劳在竞争中长盛不衰。
麦当劳的“预备役部队”
人才的多样化是麦当劳普通员工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刚晋升为该公司人事部主任的年轻的艾蒂安·雷蒙的招聘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之一。正因为此,麦当劳不同于其他公司。其员工中真正毕业于饮食服务学校的只占员工的30%,而40%的员工来自商业学校,其余的则由大学生、工程师、农学家和中学毕业后进修了2年的人组成。
同时,麦当劳公司拥有一支庞大的年轻人才后备军,由3500名大学生组成。他们在校上课的同时定期利用部分时间到餐馆打工。这些后备人才将有50%的机会成为公司将来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将可以根据麦当劳公司安排的培训计划担任各种职务,并有可能同已开始在公司工作的有文凭的年轻人一起担任餐馆经理。多样化的人才组合与庞大的后备力量使人才的培养和提升有极大的选择性,他们一起成为麦当劳管理阶层的稳固基石,不断将新鲜血液注入到公司中去。
从“立正、稍息”开始
在麦当劳里取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零开始,脚踏实地。炸土豆条,做汉堡包,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当然,这对于那些年轻的、取得了各式文凭、踌躇满志想要大展宏图的人来说,往往是不能接受的。
但是,他们必须懂得,脚踏实地从头做起才是在这一行业中成功的必要条件。在这里,从收款到炸土豆条直至制作各式冰淇淋,每个岗位上都会造就出未来的餐馆经理。
艾蒂安·雷蒙强调:“那些在公司干了6个月以上的人后来都成了麦当劳公司的忠诚雇员。”最艰难的时期是初入公司时期。餐饮业是艰苦的,在最初的6个月中,人员流动率最高,离去的人中,有80%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一行业。应该知道:要听从吩咐,不要计较工作时间。
不用天才与花瓶
麦当劳不用所谓“天才”,因为“天才”是留不住的。在麦当劳里取得成功的人,都得从零开始,在麦当劳餐厅,还可以看到既有年轻人也有年纪大的人。与其他公司不同,人才的多样化是麦当劳的一大特点。麦当劳的员工不是来自一个层面,而是来自四面八方。麦当劳的人才组合是家庭式的,年纪大的可以把经验告诉年轻人,同时又可被年轻人的活力所带动。因此,麦当劳的新员工不一定都是大学生,而是什么人都有。麦当劳不讲求员工是否长得漂亮,只在乎他是否工作负责、待人热情,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是不可能在麦当劳待下去的。
令人怦然心动的工资调整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麦当劳法国公司雇员的取财之道是别具特色的。他们的个人收入水平变动频繁,正如他们实行的快速晋升制度,每次工作岗位的调整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变化。准确估计一个雇员的年薪是很困难的,因为一名雇员的工资级别只在几个月内是有效的,以后将会很快提高。
一个刚取得文凭的年轻人,在选择工作时往往将不同企业的招聘工资加以比较,而麦当劳法国公司的工资调整制度则有着令人怦然心动的魅力,因为在参加工作仅仅4个月之后,他们的工资就会提高。
当然,除了工资的增长外,他还能得到各方面的实物好处。比如根据职务不同提供的专用车。而且,对于麦当劳公司基层至高层的每位雇员来说,还可以白天在公司免费就餐。
点评: 向麦当劳学习,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制度 与麦当劳相比,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用工荒”的问题出现了,才想到亡羊补牢。但是,亡羊补牢后,能做到以后不再如此犯愁吗?业内专家呼吁,餐厅老板们应该尽早解决员工短缺的情况,促进餐饮销售的良性增长。这需要借鉴麦当劳的一些做法,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建立健全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