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老师课堂上给学员授课
2014年7月22日,东方美食CTP管理技能培训在北京开班,麦当劳中国首批职业经理人、星巴克中国首位学习发展部总监、原好利来管理公司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经理钟丽女士亲临课堂,向学员们讲授管理者角色认知与定位。课堂现场,钟老师声情并茂,通过多样化的案例,向学员提出管理者在工作中容易进入的思维误区,让学员主动思考、打破常规,重新定位管理者的角色认知。
思维一:从“业务员型”到“精英型”
问题成因:角色转换不完善
症状:凡事亲历亲为
后果:忽视自己的管理职能,自己辛苦,下属能力低下
解决方式:从员工转向管理者,通常会遇到4个困难
1、能力不匹配,职位转换后不熟悉工作。
2、角色惯性和惰性,无法从员工的亲历亲为状态中跳脱。
3、成就感缺失,以前只需自己做好,可控,现在需要下属做好,难以控制。
4、定位模糊,不知道管理层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其实,管理者的高效来自于对角色的认知,这里的角色认知,就是定位。任务需求角色,确保达成目标;团队需求角色,促进团队责任共担;个体需求角色,塑造自我管理环境。归根结底要多学习,麦当劳在管理层晋升的时候,先学习后升迁,先将管理者的心态和环境调整到战备模式,让其能有转换过程。
思维二:从抱怨中寻千里马
问题成因:只看到抱怨的表面现象
症状:总强调重视顾客投诉,而忽视员工抱怨,其实员工抱怨也是投诉的一种
后果:抱怨无效,员工诉求未得到解决
解决方式:员工的抱怨与潜能往往是绑定的,比如一个员工抱怨领导不守时,恰恰说明员工时间观念重;如果员工抱怨领导工作没计划,可以发现其善于规划安排工作……总之,抱怨的另一面也许正是优势和潜能。管理者要善于聆听下属抱怨,并从中提炼可用于管理的方面。
思维三:“QBQ模式”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问题成因:不愿意担当
症状:问题出现后急于撇清责任,不想解决方案
后果:问题没能解决,反而产生负能量
解决方式:QBQ模式,即“问题背后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指工作中出现的状况,第二个“问题”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问自己:目前这个情况,我能做什么?状况出现不要紧,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思维都能转向自己,并努力寻找自己在其中可以尝试的行动。当大家都如此想,事态将很快扭转。
思维四:向上管理,管理领导
问题成因:一说到管理,大多人只想到管理下属,殊不知上司也需要管理
症状:不了解上司,只有效率没有效能
后果:辛辛苦苦却得不到上司的认同
解决方式:存在即是合理,站在上司的角度理解每一个决定;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就像一个个序列号,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和欣赏上司。与上司的交往中,要做好“狙击手”和“贤内助”两个工作,狙击手即远距离精准点射,需要在关键时刻拿出一两手,解决紧急而重要的问题;贤内助则是辅佐上司,协调好企业内部的工作关系。
课堂作业——给自己的上司做一个电话采访,拉近上司与下属的距离.
课堂作业——给自己的上司做一个电话采访,拉近上司与下属的距离.
思维五:作为下属三大错误角色
问题成因:自我认知不准,角色定位错误
症状:三种人——群众领袖、民意代表、山大王
后果:没协助领导解决问题,反而惹一身麻烦
解决方式:群众领袖即认为自己更具权威,公然与上司拍板理论。其实在协调上下级关系时,管理者虽然站在员工中,却要充分理解上司的意思,并用员工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上司的意愿得以执行;民意代表则是站在员工的立场上意气用事,成为“工会主席”,然而,上司不想要这样的人,无论你管理多少员工、拥有多少拥护者,管理者的思维必须站在大局,从最高层的角度思考问题轻重缓急;最后是山大王,抱着“一方诸侯”的态度,搞小团体,这样的想法不仅得不到上司认同,也会很快失去群众基础。
小组学员展开讨论
小组内训热情高涨
小组学员“开小会”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