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材只是徒有一副好身材、好外表,但食之无味、买之费金。在它们身上吃不到那种食材本身的味道与香气,我们将类似的食材称之为“催熟食材”。“催熟食材”大多数都是由化肥和催熟剂催熟、激素催生、转基因技术催长,快速成材。缺乏食材自然健康生长的必要环境和营养要素。
白眼看“催熟食材”
“催熟食材”五宗罪
“催熟食材”害厨不浅,顾客退菜,老板埋怨,究其原因竟是顾客反映菜品没有菜味,原来都是“催熟食材”惹的祸。厨房必须摒弃“催熟食材”,否则贻害无穷。这里我们详列“催熟食材”五宗罪:
一宗罪 食之无味
不同于原生态食材,“催熟食材”基本上没有什么味道。众人皆知,现在的西红柿炒鸡蛋越来越不好吃了,是厨师的手艺下降了吗,为什么吃不到小时候品尝的那种西红柿的香味呢。哎,其实手艺还是以前的手艺,只是以前用的原生态西红柿变成了现在的“催熟”西红柿,咬一口只有稀稀拉拉的酸水溢出,西红柿的香味是找不到了。
二宗罪 口感很差
“催熟”土豆肯定很多厨师都用过,颜色发暗,口感发柴,炒出来的土豆丝软绵绵的。这是因为土地不肥沃,单靠化肥种植土豆,“催熟”生长,块头可能大,但养分单一,使其没有发育足够成熟,所以质感较差。
三宗罪 激素“催熟”会致病熟
经化学激素“催熟”的食材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生产商为了快速谋取利润,通过喷洒或喂养激素使食材快速发育成熟,此方法通用于养殖和种植的食材中,肉鸡、肉鸭、茄子、黄瓜等食材常是受害者。所谓鸡肉没有鸡味、黄瓜没有黄瓜味就是此类原因造成。激素催养的鸡不仅没有鸡应有的鲜味,医学表明,人们过多食用,甚至能诱发人体各种疾病的产生。
四宗罪 颜色妖艳害人
红得发紫的圣女果、绿得发青的黄瓜,是通过特殊手段将其表皮快速成熟,实际食材内部仍是未成熟阶段。此类“催熟食材”使用后对人体伤害特别大,严重的还会造成幼童提前进入性早熟阶段。
五宗罪 让厨师背黑锅
顾客退菜投诉咱不怕,说明自身水平还有提高的地方,如果是因为使用了“催熟食材”,受到了顾客的抱怨,让厨师的手艺蒙冤,名声受损更甚者还会影响酒店的口碑和经济效益,那损失就太大了。厨师有苦说不出,都是“催熟食材”惹的祸,没地方说理去。
多选有机食材,不用“催熟食材”,是从源头上提高菜品口味,并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识别“催熟食材”,让食客吃上绿色生态食材,品尝到小时候妈妈菜的味道,不用添加各种添加剂,就可以还原菜品的本味。摆脱“催熟食材”能让餐厅有回头客,才能有长久生意,厨师才会有稳定收入。食客、餐厅、厨师才能达到三赢,餐饮事业方能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