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上海八大美食街

云南路美食街
特点:中餐老街
上海人下“馆子”去的最多的要数云南路了。不仅此条路上的长安饺子楼、金陵酒家、三和楼菜馆、老正兴菜馆等生意兴隆,并且弄口过街楼下也开始设摊供应宵夜,成为沪上闻名的美食街。云南路上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烤鸭和小金陵盐水鸭。还有“鲜得来”排骨年糕、“小绍兴”白斩鸡、“南翔”小笼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山东水饺、“老四川”火锅等。
云南路是上海一条比较老的美食街,位于延安路和西藏路交界处,紧邻人民广场中心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吸引了许多初来上海的外地食客。因为老,所以很多店都隶属于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如小绍兴餐饮集团等,如此,其连锁性就特别强,比如几百米之间光是四川火锅店就有几家。也因为老,所以各家店几乎都经营中餐,且上海菜和四川菜偏多,间或也有鲁菜和淮扬菜穿插其中,而西餐厅或比较现代派的“吧”呀、“坊”呀,很难找出一个来。
这条路的餐饮价格参差不齐,有的店颇高,有的店却比较低,差别在于名望,不过也有些曾因出名而非常红火的餐馆,因为老式的经营管理等原因而不再顾客盈门,价格自然也就不再像从前或想象的那么贵。

西方时尚弘基广场
特点:西餐厅聚集
弘基广场周围有不少高级写字楼,而徐家汇又是繁华商业区,所以相应的这里的餐厅不再以传统的中餐为主,而是西化味道浓厚,洋餐厅特别是洋快餐颇多。沪上正流行的茶餐厅、各色面馆、咖啡馆、烤肉、比萨等,比比皆是。
这里的餐馆多而集中,虹桥路两旁两层楼的店面中除了餐厅,竟几乎没有其他杂色门店,加之餐饮内容花样繁多,走到这里就有如走进餐饮世界的小联合国:新马泰的咖喱风味面、巴西的烧烤、意大利的通心粉、日本的生鱼片、新疆的羊肉等应有尽有。各家店面的装饰也多是休闲格调,座位与座位之间不似老式中餐厅的拥挤,即便餐厅也给人以“吧”的感觉,加之轻松的音乐,别具一番情调。
概括这条街的特色,能寻出的最恰当词汇也就是时尚了,且是属于西方的时尚。因此,比较多的光顾这里的除了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就是OFFICE里时尚的先生、小姐了。“老外”在这里找到的是家乡的口味,是方便、营养的饮食习惯,所以他们多是光顾一些快餐店;而中国年轻人就仅为了“时尚”两个字,也心甘情愿地付出比其他地方稍贵一些的价格。

城隍庙美食一条街
特点:小吃聚集地
老城隍庙历史悠久,以豫园为中心,所有建筑几乎均为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小桥流水,飞檐钩角,亭榭楼阁,把古老中国的园林建筑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城隍庙的小吃也有悠久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明朝。五香豆、南翔馒头等已是众人皆知的名品,一些外地、外国的游客手里捧着一包五香豆或是一袋小笼馒头边吃边徜徉在各条窄窄的小巷中已是很常见的事。这里,一些同样飞檐翘瓦的老饭店、老茶楼、点心店等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品牌和特色,成为代表上海乃至中国的饮食风味,以至于国内外重要宾客到中国、到上海也常到此一游。
既然以小吃而闻名,所在地的有关部门索性就将小吃推广到底。这里又专门辟出一块地方专做各色小吃,因此,各地的、各个时代的小吃已尽可能地汇聚一堂:血糯米羹、糟田螺、粉丝鸡血油豆腐汤、炸臭豆腐干等家家叫卖得很欢,使这里更加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吃王国。

新天地餐饮广场
特点:咖啡酒吧聚集地
它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六万平方米。这片石库门建筑群的外表保留了当年的砖墙、屋瓦、石库门,仿佛时光倒流,置身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每座建筑内部,则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量身定做,成为国际画廊、时装店、主题餐馆、咖啡酒吧的聚集地。谭永麟、成龙等百位香港明星经营的“东方魅力餐饮娱乐中心”,是明星文化结合餐饮的创意,成为追星族经常可以与心中偶像交流的场所;台湾著名电影演员杨慧珊经营的琉璃工房主题餐厅,使游客置身于七彩水晶宫中用餐;法国餐厅的巴黎歌舞表演和地下酒窖餐室令人神往;日本音乐餐厅夜夜摇滚乐绕梁不绝;巴西烤肉餐厅带来了南美风情表演……
外国人来新天地有到了中国的感觉,中国人来新天地有到了外国的感觉,年轻人来新天地有时尚的感觉,老年人来新天地有怀旧的感觉。获得这种难忘的体验是来新天地顾客最大的收获,吃什么已不是最重要的了。

吴江路美食街
特点:大众消费
吴江路曾经是位于上海电视台附近的一条有点乱糟糟的大众小吃街,这里曾经卖过好吃的大饼和油墩子。现在吴江路彻底地改头换面了,彩色地砖取代了以往的柏油马路,路中心也已经没有了以往的自行车、行人以及商贩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环形长凳围绕在姿态各异的花草树木周围,欧式路灯点缀其中。
餐厅在保留原来中餐主基调的基础上也向欧化方向发展,咖啡厅、西餐厅、茶坊等穿插于中餐厅之中。虽然吴江路改变了很多,但是其大众化的消费水准却依旧未变,一家店面颇好的中餐厅竟有3元5元的菜价。这里有一家小杨生煎,晚上经常有逛南京路倦乏了的顾客转弯来边吃饭边歇脚。中午,这里更成为快餐售卖区,一家家小店沿街摆出排排菜肴,5-l0元钱就能吃得很好很饱了。优雅的环境和普通的消费使得吴江路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

黄河路美食街
特点:家常菜馆居多
这里被称为“生猛实惠的餐饮超市”。这条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兴盛起来的美食街上,大大小小的餐馆已有近百家,大多为上海菜、海鲜楼,偶尔也可见到水煮鱼、串烧之类的字眼。黄河路还有一家“干锅基”,做的是贵州菜。
最近贵州菜在上海颇为风行,这家菜馆的生意自然也不错。黄河路多以家常小酌为主,人均消费大概在40至60元不等。这些家常菜包括川菜、湘菜、贵州菜,口味已经过改良,很受上海本地人的欢迎。像六层高的来天华酒楼,生意好的时候也都可以满座,更不用提那些位于一层的餐馆。黄河路上路狭人多店窄,为了使空间利用最大化,许多店面会把只有一层的餐馆分隔成两层,从窗外望去,上面一层就好像浅浅地浮在半空中。这大概也是上海弄堂美食的一大特色了。

仙霞路美食街
特点:各国料理聚集
作为一条老牌而口碑悠久的美食街,仙霞路的魅力依然为众多食客津津乐道。台菜、日本料理、韩国料理、东南亚风味,仙霞路上不单种类齐全,有些品牌连锁菜馆最初就是在仙霞路创业的。仙霞路上还有着年轻人和恋人们喜欢的情调,茶坊、酒吧,玩具吧,价格也可以接受。年轻人聚在一起既可以尽情地打牌,也可以玩高难度的积木。

七宝古街
特点:古香古色,小吃居多
七宝古镇的老街位于新街青年路旁,这里的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卤味、各色方糕、臭豆腐、汤圆、白切羊肉、七宝糟肉、拆蹄等。
七宝古镇位于上海西南近郊,始建于宋,自古以来商贾云集、人文荟萃。古镇上一条南北贯通的明清老街,仅容三人并行,两旁都是朱红排门的老商铺。小桥流水、明清街巷是江南古镇的共同特色,酒肆、茶馆内都是老式的八仙桌、长条凳、长嘴铜壶、方头竹筷。坐在酒旗飘飘的小酒馆里,品着七宝大曲,尝着七宝糟肉、拆蹄、云糕,悠闲地消磨几个小时的时光,是在快节奏的上海难得的享受。

 

hspace=0hspace=0hspace=0hspace=0hspace=0hspace=0hspace=0hspac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