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制广肚共包括七个操作流程,以3斤广肚为例:
1、烘干。
广肚先入烤箱,保持上下温度各120℃烤制20分钟,取出广肚互相敲一下,若声音清脆即已烘干;若声音发闷则继续烤制。也可以将广肚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但不能太阳直射晾晒。
2、第一次低温油焐。
色拉油烧至80-110℃,下入烤干的广肚,保持油温在80-110℃之间,浸泡2小时。油焐时要不停翻动,每隔5分钟用红外线测温仪测一次。油焐后广肚变软、轻轻一掰就能折弯。
3、改刀。
广肚趁热改刀,由于广肚较厚,先横向一片二,再改成4厘米宽的条。广肚改薄、改小更易发透,且能节省发制时间。一定要趁热改刀,温度降低广肚会变硬,不好改刀。
4、第二次低温油焐。
色拉油升温到80-110℃之间,放入广肚条浸泡20分钟,期间需经常翻动,隔5分钟测一次油温,油焐后广肚能轻松对折弯曲。这两次焐制时的色拉油只要没过广肚即可,不需太多。
技术解析:原料低温油焐,表面积收缩变小,但厚度变大,这是因为原料中的胶原蛋白“收缩”在了一起。这种变化可以让原料在后期处理中形成的气室比较紧密,气室之间没有缝隙,达到原料整体均匀膨胀变大的效果。
5、高温油膨化。
广肚在锅中油焐时,另取一个不锈钢桶倒入40斤色拉油上火加温,烧至145℃并保持此温度,当锅中广肚焐至变软后,捞出下入此桶内。广肚碰到145℃热油后表面会立即起泡,此时要不停用笊篱翻动使其各面均匀受热,保持此温度炸2分钟,至广肚表面膨起均匀的气泡,厚薄均匀一致,且体积涨大为原来的4-5倍时,达到最佳状态。
技术解析:145℃油温下炸制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气室。
6、降温浸炸。
将膨胀的广肚压入油中,盖上竹篦子,压上自制圆盘工具,再改小火让油温慢慢降低。浸炸25分钟后,油温慢慢降为138℃,这期间温度可以有反复,但必须控制在138-145℃之间。
技术解析:
Q:广肚进入145℃油中炸制起泡后,为什么要慢慢降温浸炸?
A:广肚浸入145℃油后,表面能立即膨胀起泡,但此时广肚内部的温度还较低。逐步小幅降温,可让广肚内外温度达到一致,最终达到内外涨发幅度统一的效果。
7、高温复炸。
开大火,在10分钟内将油温升至180℃,之后保持180℃再炸10分钟,捞出广肚。在此油温下炸制可让蛋白质全部变性,气室固定下来,入菜时外形不会再有变化。炸好的广肚质地很脆,用手一掰就能折断,并发出脆响。
技术解析
Q:为什么要再次升温到180℃复炸广肚?
A:复炸能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原料内残留的部分没有汽化的结合水,因油温的升高,不再受原料组织的束缚而溢出,发出爆响声;第二,结合水完全汽化让蛋白质彻底变性;三是将侵入原料的油分排出,达到进一步膨胀的效果。经高温复炸,广肚才能完全炸透。
Q:前两次油浸后广肚会变软,最后一次复炸后广肚为何会变脆?
A:前两次低温油焐,广肚内部的水分并没有流失,因此会变软。最后高温油炸制使内部水分尽出,广肚失水变脆。
Q:既然在180℃下炸制广肚才能完全发透,为何不一开始直接高温炸制?
A:入180℃油中复炸前,我用了35分钟的时间将油温降低又升高,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给广肚排水,将广肚内部的水分尽可能全部排净;二是让广肚内外温度达到统一,复炸时内外温度基本相同,蛋白质可以同时变性,涨发的气室固定下来不会再变化。
如果直接入180℃油温炸制,广肚内外有温差,很容易出现短时间内将广肚表面炸硬、而内部水分出不来的情况,这会导致发出的广肚表面很硬,但内部却是粘的。
Q:如广肚没有发透,通常有哪几种原因?
A:有三种情况,第一、低温油焐时没有将广肚彻底焐软;第二、145℃油温炸制后降温浸炸和升温浸炸的时间太短,或没有降温过程直接将温度升高,导致广肚内的水分没有全部排出来;第三、高温复炸时油温没有达到180℃。第一和第三种情况会导致广肚口感变粘。在第二种情况中,若是两次浸炸时间不够,广肚内部会部分发粘;若没有降温浸炸,直接升温,则广肚会出现表面变硬而内部粘软的现象。
Q:广肚发过了是什么原因?
A:广肚在高温油膨化阶段,油温太高或炸制时间太长都会造成发过了的现象。
炸好的广肚放入凉水中,扣上一个瓷盘,让广肚全部浸入水中,浸泡2小时。浸泡时室温要控制在20℃左右,让广肚充分吸入水分,体积变大,质地变软,类似海绵,用手一攥能出水,放松又立即恢复原样,此时即可捞出。
技术解析
Q:广肚复水后为何会变软变大?
A:发透的原料依靠毛细管和小气室吸收水分,变得饱满圆润,继续膨胀,从而达到回软效果。
Q:复水时需要控制室温,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A:源于我的一次失误。2003年夏的一天晚上,下班后我将鱼肚放入凉水浸泡,待第二天中午取出来清洗时,却发现广肚变软发粘。类似的情况后来也出现过一次,我分析后发现,室温太高导致水温上升,而广肚中含油,遇见高温很易腐烂变质。因此复水时室温不要超过20℃,夏天如果需要长时间复水,需放入冰箱。
四指托、一指压
1、清洗:清水30斤烧至30℃,倒入盆中,加食用碱300克搅至融化,再加面粉2斤调匀,放入泡软的广肚3斤浸泡10分钟,用双手捧起广肚,采用一紧一松、一收一胀的方法清洗。反复挤压5-6次后,将广肚放入另一盆清水中,再反复挤压2-3次,更换清水继续清洗,共更换三次,至将广肚放入清水中,水面不再出现油花,广肚表面手感干涩、不油腻时即可停止。
清洗手法:涨发后的广肚吸水多、体积大,若手法不对很易扯烂。需要四指并拢在下,大拇指在上,将广肚放在两手中间托着,避免广肚坠落。清洗时四指上攥、拇指向下挤压,五指同时向中间收缩,挤出水分。
技术解析
Q:清洗时碱面与面粉比例有什么讲究?
A:碱面、面粉都有去油的作用,其中碱面还能去异味。但碱面的腐蚀性很大,不能用太多,否则会让广肚松软变形,失去弹性。也不能加得太少,否则异味去不净。经过多次试验我找到了碱面:面粉:清水=3∶10∶150的最佳比例。
2、冲洗:清洗后仍有部分油分停留在广肚表面,需要用细流水冲洗,同时冲净碱味。
3、保存:广肚改刀分袋,入速冻冰箱在零下7-8℃保存。走菜时取出自然解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