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往日餐饮的红火状态浇上了一盆冷水。这次疫情,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改变了餐厅的行业趋势、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1天外卖130000单,外卖全面开花
这次疫情,给大餐企带来的重创不言而喻,不少餐企都转战线上,寻求新的出路。
2月21日,“重庆3天卖出了10000单火锅外卖”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2月26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冼国义表示:
目前餐饮住宿业都在逐步复工 ,企业收入有所回升,重点联系的20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复工率达到57%,住宿业复工率达到50%以上。
在武汉,2月25日一天餐饮外卖数量达到130000单。
外卖的全面开花,对于餐厅来说,并不是件喜事。“二八原则”一直是餐厅的经营规律,堂食占80%,其它占20%。
疫情期间,这个原则却被颠覆了。外卖占据了80%甚至100%,堂食要么关闭,要么营业了,上座率却少得可怜。
3月2日,全国大部分企业都开始有序复工,而餐厅的复工,目前来看,主要还是在外卖上。
开堂食无异于找“死”
外卖复工形势一片利好,反观堂食却一片惨淡。
01外卖无法支撑餐厅支出
2月25日,大鸽饭恢复堂食第一天,三家店的堂食流水惨淡,一天的流水仅为平时的1.7%。自疫情发生以来,唯一还算庆幸的是,大鸽饭的外卖销量相比往日提高了220%。
在疫情期间,大鸽饭800名一线员工每月仅开工资1680元,加上房租水电,11家餐厅月开支近400万元。
虽然外卖有所提升,但是面对巨额开支,外卖无疑是杯水车薪。
02堂食增加餐厅支出
大鸽饭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来做外卖只需10人上班,现在做堂食则需要30人上班。 一旦改为堂食,无论客流量多少,都需要为额外多出来的员工支付全额工资。
广州10家店每家多出20人上班就等于多出了200人,在1680元基础上增加2000-3000元,每位员工的开销就增加三倍。
开设堂食,加重了餐厅运营成本,而堂食的收益却远远无法抵消这部分开支。
03堂食上座率低
餐厅堂食复工以来,由于餐厅限流、分散就座等原因,堂食的上座率一度惨淡。
不仅如此,各地防控要求对餐厅堂食的限制也很多,上到对顾客的量体温、戴口罩、消毒,下到餐桌之间的距离、一次性就餐人数等要求,加上顾客本身的顾虑,堂食开了,支出更多了,压力也更大了。
从堂食的种种现状来看,不开堂食远比开堂食对餐厅的更有益处,那么,为什么各大餐厅流着血也要开堂食呢?
“流血”开堂食,稳军心!
餐饮行业往往需要靠溢价带来的利润支付人工、店租等成本,而溢价需要靠堂食的环境及服务提升。
外卖则是餐厅的边际效益,带不来溢价空间。无论如何,堂食依旧是餐厅的立根之本。基于此认识,堂食也必须开。
此外,疫情期间,堂食与外卖相比,更加能稳定企业员工,恢复企业及行业的信心。
人才是企业的血液,疫情过后,要确保餐厅的正常运转,餐厅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这就是为什么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反而扩大招聘规模的原因。
稳定企业员工,让员工尽快复工,堂食比外卖发挥的作用更大。并且,一个企业,背后是几千名员工,只有复工,员工回到岗位,有序恢复堂食,餐厅才能更好地活下来!
编后语:
疫情下,虽然外卖的灵活性更大,但是,餐厅在以后的运营中,堂食依然必不可少。未来,堂食+外卖两条腿走路的状态肯定是餐厅常态,但在当下,堂食这条腿的复健工作,也要行动起来。
▼扫码查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