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中国火锅市场里,大品牌的日子过得并不像以前那么好,海底捞利润下滑,呷哺呷哺内斗元气大伤,关店200家,创始人回归,小肥羊店面萎缩,巴奴则拥抱资本加速。
在火锅界其实还有一家“清流”,是做粤式火锅(打边炉)的,这家企业的名字叫做捞王,该企业成立于2009年,第一家捞王粤式火锅店2010年诞生于上海,招牌菜是胡椒猪肚鸡。3年后,捞王锅物料理品牌推出,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并于2019年开启全国化战略。捞王旗下拥有捞王主品牌、锅季以及捞王心灵肚鸡汤三个品牌。在中国内地的25个城市开设了135家连锁自营餐厅,及在台北开设了一家餐厅,其中,包括2家“锅季”、2家“捞王心灵肚鸡汤”。
捞王已正式申请赴港交所主板上市,若能顺利上市,捞王将成为继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又一家在港上市的火锅品牌。

市场盈利能力较强
2018-2020年,捞王的营收分别为8.7亿元、10.9亿元和11.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905万元、7991万元和6744万元,2021年上半年营收达到了6.5亿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2145万元。
捞王的市场盈利能力还是比较强,并没有被同质化竞争下的价格战打垮,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度,捞王的人均消费分别为120.3元、123.7元和128.1元,呈现增长态势,比海底捞的人均消费要高。
这和粤式火锅定位高端也密切的关系。捞王拥有860万注册会员,无论用户粘性,还是用户复购率都很高,会员用户90天内的再次就餐率达13.6%。
捞王相关负责人表示,捞王创立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人觉得猪肚鸡是一个好产品,于是把猪肚鸡从广东将带到上海,并与火锅相结合,产生了一个爆款品类。

火锅品牌更加个性化
全国40万家火锅店的四成市场份额是被自营火锅连锁餐厅及加盟火锅连锁餐厅占据。火锅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品牌更加个性化。
学不会的海底捞服务越来越游离于市场,需要一些新的突破,巴奴的好食材为产品主义博得了很好的案例,佩姐主打自身的老火锅家传秘方也是立足市场的法宝,市场上还有众多的鱼火锅、潮汕牛肉火锅、卤味火锅等等。
粤式火锅被称作打边炉,与辛辣的川式火锅相比,以清淡见长。三大传统汤底为胡椒猪肚鸡汤、花胶鸡汤与毋米粥。
捞王锅物料理餐厅是捞王的核心业务,陆续推出主打一人食火锅的“锅季”,以及连锁快餐店“捞王心灵肚鸡汤”。
捞王计划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别开设32、49、75及103间新餐厅,主要分布与新一线城市及二线城市。
随着连锁化的推进,头部品牌抢占市场就是“大量新开门店”,然而翻台率下滑也是头疼的事。包括捞王锅物料理餐厅也是,翻台率从2018年的3.1下降到今年的2.4。
上海起家的捞王,目前布局主要在华东地区,餐厅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江苏、上海、浙江。能否打破地域的局限性,还需要看今后的效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