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青年烹饪艺术家林敬春:创新闽清菜,为高校团餐事业贡献力量


23年来,他曾受聘于多家星级酒店担任行政总厨,长期担任高等院校烹调专业教师。精心钻研闽菜烹调技艺,从学徒以来一直都积极热爱这个行业,积极投入到烹饪行业中。2019年4月,被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授予“福建闽菜大师”荣誉;2019年8月,获中式烹调师一级/高级技师;2020年评福州林敬春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就是青年烹饪艺术家林敬春。


—— 白莉

从学徒到技术骨干

林敬春在职校学习时就进入外贸中心酒店厨房实习,“在做学徒的一年半时间中,我整整记了五本的笔记。只要是在厨房中,稍有闲暇,我就会向刀工师傅请教各种不同的刀工技法,研究不同刀工技法所在不同菜品中的不同应用,晚上回家后经常把在学校里学习的各种雕刻与拼摆技术进行练习。后来转为打荷、炒锅岗位,我逐渐明白什么叫做“工匠精神”,师傅们在炒作过程中,就算生意再好、时间再紧,从来都没有应付了事,认认真真完成各种菜品,这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厨德。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为酒店的技术骨干。”谈道学徒的那段日子,林敬春回忆道。



闽清菜创新 利润大提升


2000年,林敬春受聘成为北京凯宾斯基燕莎店燕鲍翅厨师主管,同时也成为了酒店中餐部高档宴会的技术骨干,他的紧迫感也越来越强。“各种菜系的菜品不断涌入北京餐饮市场,如川菜、湘菜和盛行的粤菜,各种菜系百花齐放,随着对高端高档原料环保意识的增强,我们陷入了迷茫之中。我就在工作之余开始博览群书,认真研究川菜和其它不同菜系,回到福州入职闽清台山假日酒店,渐渐开始摸到福建消费者的餐饮消费需求,并不断与本酒店和其他酒店的同行进行交流,最后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觉得闽清菜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获得“福建闽菜大师”荣誉称号

闽清有三宝,又靠近中国“食用菌之乡”古田,同时闽清的本地菜很接地气,只是在制作本地菜的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现有的潮流,特别是在摆盘这方面。因此林敬春带领团队开始研究“食用菌类”的菜品,首次共研发了12道食用菌类菜品,至今“鲜贝炒海鲜菇”“韭香珍菌煲”、“茶树菇炒爽肉”“双耳炒螺片”等菜品在酒店中仍在热卖,同时有些菜品经过不断推广,成了福建省的名菜。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比如在制作双耳炒螺片这道菜时,我们吸收福建名菜“白炒香螺片”的制作方法,改变了“白炒香螺片”这道菜的配料,同时增加了配料的分量,将福建名菜“白炒香螺片”的配料用闽清盛产的食用菌黑木耳和白木耳来炒制,黑木耳和白木耳的鲜脆与香螺片的香脆互相搭配、相得益彰,简直是绝配。这些菜肴为酒店创下了很高的利润,更重要的是为闽清食用菌的对外推广起到了较大的驱动作用,为闽清当地的特色产业经济起到了一定的推动。食用菌是现代最健康的食品,对健康的需求使我们食用菌类的菜品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靠菌菇类的菜品,平均每年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元。”

高校团餐的改革升级

进入福建省京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来,林敬春从事厨政部出品总监,负责各种菜品的开发研究,他一直坚持菜品的原味、原生态、原材料,用现代的操作工艺去创新,多年来为公司创造多个好口碑的菜品,坚持打造福建高校团餐企业第一的标签。在近期又创新了“高校大伙档口化”的品牌升级,坚持大锅小炒、小炒现炒,使团餐销售动线全面升级,按不同的呈现方式改革:铁锅系列、砂堡系列、蒸菜系列、小碗菜系列、现煎铁板系列。深得甲方和学生用餐的满意,创造了年营业额突破2.28亿大关的纪录。


▲高校团餐

林敬春和团队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将食品卫生与营养理理念放在第一位。不断从乡村到山里寻找食材,还参加中烹协团餐委赴日考察当地中央厨房配送、学生营养餐制作和高校食堂餐饮制作等。在工作中,他也会研究一些中国的烹饪典籍,创新各种烹饪经典菜品的制作工艺,并融合现代烹饪工艺手段,改造工艺方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了艺境手法让菜品更有品味与创意。


▲林敬春技能大师工作室

“经过多年的钻研,不仅在菜品制作技术上得到了进步,也逐渐理解了中国烹饪文化的内在精髓。体会到中国菜品的文化与创新思路。同时我又不断地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希望能为公司和团餐事业做出贡献。”林敬春谈道,“中国餐饮在这五年发展迅猛,靠的是我们一代一代的不断进取。对于餐饮,我们所付出的不应该仅仅是努力,更应该承担起社会和国家赋予我们这代人的责任。餐饮人要靠我们的技术,为百姓的健康和幸福尽一份力量。”



▲福州市青年创业促进会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