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作“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七欣天赴港拟主板挂牌上市,所筹资金将用于扩大餐厅网络,加强公司的供应链能力,以及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等。
可能有些餐饮人并不知道七欣天这个品牌,这也难怪,七欣天主要做的是区域市场,公司全名七欣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餐厅主要分布在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截至2022年1月8日,七欣天在中国九个省和一个直辖市的48个城市经营256家餐厅,足迹涉及江浙沪、福建、广东、海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其中,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餐厅数为145家,占总餐厅数量的约56.6%。计划在2022年开设约70家新餐厅。
七欣天成立于2006年,将首家餐厅开设于江苏省江阴市,后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拓展至上海和浙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七欣天占据中国海鲜餐厅市场总市场份额1.2%。2019年、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七欣天的收入分别为12.85亿元、14.25亿元和14.8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8115.7万元、1.72亿元和2.5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呷哺呷哺于2014年12月登陆港交所,海底捞于2018年8月登陆港交所,目前已有两家火锅连锁餐饮企业在港股上市。等上市的粤式火锅连锁餐厅捞王于2021年9月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从数量上来说,七欣天被称作“中国最大的海鲜餐厅”,2019年、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七欣天的餐厅数目分别为180家、207家和250家。
七欣天以"一锅两吃"吃法展开,即炒蟹等海鲜和火锅这两种独特的就餐模式作为品牌主导,并因其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食材得以加强,将炒蟹及海鲜+火锅成为消费者就餐选择结合。公司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用餐方式,抓住火锅餐饮市场未来的增长机会。
资料显示,中国的海鲜餐厅市场由2016年的人民币1,05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人民币1,2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5%,预计至2025年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不过,七欣天与其他火锅品牌相比的翻台率相对较低,报告期内,其每家餐厅的日平均收入分别为2.21万元、2.22万元和2.54万元,翻台率(次/日)分别为2.1、2.1和2.2。同期内,海底捞的翻台率(次/日)分别为5、4.8、3.5和3,呷哺呷哺的翻台率(次/日)分别为2.8、2.4、1.8、2.3。
七欣天的人均客单价为130元,近年来,公司的外卖业务的营收占比也由2019年的11.2%上升到2021年9月30日的16.4%,呈现上升趋势,和堂食比较,七欣天的外卖客单价更贵,在170元左右。
我们知道,供应链能力是海鲜连锁餐厅的核心竞争力。七欣天打造了一套将餐厅与战略位置的仓库、中央工厂和上游采购团队无缝连接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以确保相对较低的损耗率。海鲜行业平均损耗率超过10%,七欣天的活蟹在从仓库到餐厅的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低于5%。在竞争优势面前,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的餐厅经营利润率为26.8%。
由于七欣天的螃蟹都是现挑现杀,完美地保证了螃蟹的新鲜程度,也为餐厅赢得了客源。公司为了让蟹更加美味,专门研究配料,并申请成为国家专利秘方。烹饪过程中,螃蟹入锅快速翻炒,锁住蟹肉中的汤汁,再配上配料,可以做到相对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