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是冤家?倒不一定,但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则是一定的。
2020年9月,有网友爆料,海底捞的豆芽、绣球菌、毛肚、小油条等菜品的摆盘存在抄袭巴奴之嫌。
巴奴则表示,海底捞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开创了服务主义的先河,如今又专注推出顾客喜爱的产品,我们也非常欢迎海底捞加入巴奴的产品主义阵营,共同为顾客提供健康、美味的好火锅。
巴奴创始人杜中兵也表示,海底捞能从服务走向产品是好事,不必夸大,也不必给谁带上一个不好的帽子。
品牌企业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是一件好事。
疫情重创餐饮业,海底捞的服务也不怎么香了。一年市值蒸发3500亿的海底捞,近日发布了2021年业绩2021年是史上最低的翻台率,猛亏41.6亿元,几乎是海底捞上市三年来利润的总和。截至2021年底,已有260家海底捞餐厅在其“啄木鸟计划”下永久关闭。不过,海底捞的困难并不代表其不行了,毕竟,海底捞的体量和品牌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近日,巴奴继2018年“进京赶考”后,将总部从郑州搬迁至北京,自此完成从“问鼎中原”到“布局全国”的进化。至此,巴奴在全国有85家店,重点分布在河南,有46家门店。北京暂时只有7家门店,但总部迁移,则看出巴奴的战略野心,要加快全国布局步伐了。
现在还谈不上有海底捞的地方就有巴奴,但还是免不了抬头不见低头见。
近日,巴奴一家分店的店长,将原应发布在员工群内的经营总结,误发到了顾客群中。热闹了!
3月27日深夜,北京悠唐广场已经闭店,突然4层响起了《黄玫瑰》音乐声,是巴奴毛肚火锅店在开例会。
会议纪要以《店长日记》的形式发到了群里,只是分享的不是员工群,而是被错发到了顾客群,还@了所有人。
这份巴奴店长的工作日志里有多处关于海底捞的内容,比如提到这家巴奴门店的服务不能过度,服务员不能充当“人形摄像头”;自家门店附近有三家海底捞,可现在关得只剩一家店。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家巴奴店长的工作是把海底捞作为对标的。
店长日记里说,北京悠唐广场一公里内,已经接连三家海底捞倒闭或关店,“目前只有我们悠唐店楼上一家海底捞,我们要守住人气比海底捞火爆的优势,持续碾压!”
“他不排队,咱门口要做到排队,他排队,咱门口要排的更多!!!!”,是的,在这里,他用了4个感叹号。
而更让餐饮人感同身受的是,当夜晚十点多,很多人享受幸福时光时,餐饮人还在辛勤地工作与学习。总结当天的经营情况,计划下一天的运营。
巴奴这位店长的日记,引起了很多餐饮人的共鸣。比如,分析现状“疫情下,要更努力争取现金流”。戳中了多少餐饮人的痛点,商场客流都不稳定,很多店连周六都坐不满了。
“北京的7家门店,表现还不错,好几家恢复到去年,咱店甚至超过了去年。但也许有一天咱店也会因为疫情封控,到时候也要靠兄弟店养着我们。”
“要更努力的做好服务,把关产品,把生意做好,为公司争取足够的现金流,为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兄弟店,贡献我们的力量。”
现在,对于餐饮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店还活着,更令人欣慰的消息了。
不讲究,巴奴就完蛋。“试想如果我们的产品不稳定,我们服务不到位,顾客选择我们的理由将荡然无存,顾客还会觉得我们讲究么?还会选择我们吗?还会给身边的人推荐吗?”
这就是一位优秀店长的灵魂质问,餐饮服务就在于细节中,怎么样让消费者满意,是门店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003年,海底捞在郑州开了第一家分店。2009年,巴奴在郑州与海底捞相隔一个街区的地方安营扎寨。巴奴的战略目标是“把巴奴做成北方麻辣火锅第一品牌”,但连续多年在服务上下功夫收效甚微。
后来有顾客表示,来巴奴看重的是毛肚和菌汤,不是服务。2012年底,巴奴重新定位,聚焦产品毛肚。
2018年,海底捞赴港上市,巴奴北京首店落地悠唐购物广场。

店长日记里透露,巴奴火锅悠唐店楼上的海底捞要重新开业了,其负责本区的老大还下了军令状,要重点跟巴奴竞争,如果拿不下来,就把店长换掉。
新的竞争又将开始。有人曾问巴奴创始人杜中兵:“你渴望同行怎样评价你?”杜中兵答道:“有你,我倒霉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