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拍个黄瓜罚1万,150份扣肉罚5万,小心!

职业打假人

 

什么是“职业打假人”?指通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赚钱的特殊人群,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打假为生的人,比如,比较知名的打假人王海。这个职业早已有之,一些出道早的,一年能挣几千万元,而这又是一个灰色职业,游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自新修订《食品安全法》规定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退一赔十保底1000元”后,越来越多的职业打假人涌入食品和餐饮行业。原因也让人很揪心,在食品和餐饮行业里面是最容易找到资源的。


售卖凉菜被罚款

 

一家火锅店因销售拍黄瓜 、酸辣蕨根粉、开胃小木耳等凉菜被没收了139元营业所得,并被处罚1万元。处罚原因是该企业申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备注项目中,不包含从事凉菜加工销售。但是,企业在经营场所生产销售 “川北凉粉”“酸辣蕨根粉”“青椒皮蛋”“拍黄瓜”“开胃小木耳”等凉拌菜式,超出了营业许可范围。职业打假人先买,然后固定证据,再然后索赔,协商不成,最后走法律程序,官司有胜有负,由于维权成本很小,职业打假还是具有广泛的市场。这家店就是因为职业打假人的举报,然后职业打假人得到相应的奖励。

 

在一个“兼职交流群”公告里这样写着:拜师学艺,可以轻松月入5000元。这个拜师学艺就是“职业打假”,通过组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梅菜扣肉竟成“三无产品”

 

重庆忠县的一位阿婆把扣肉做成一绝,并在网上开了一家微店。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扣肉,竟然成了“三无产品”。邵某通过网购买过三份扣肉,觉得非常好吃。并有“先买几份尝尝,如果味道不错,想做他们的代理”的表示。

 

第二次复购时一下子就要了150份,每份单价30元,使用了微店现金红包0.84元,实付4499.16元。


邵某收到货,全程录像并指控店家的扣肉是“三无产品”:无产品名称、生产时间、生产经营者名称和地址、保质期等标识。然后,将店家告上法庭,要求王女士退还货款4499.16元,并按照十倍罚款,赔偿自己44991.6元。

 

第一次申诉,法院判决店家赔钱,上诉后,维持原判。

 

店家觉得很委屈,产品真空塑封、没有变质,客人也没有出现安全健康问题,仅仅是因为没有包装信息。

 

阿婆扣肉包装没有信息的问题有很多人踩过同样的坑。“三无产品”让很多小生意人吃了大亏。

 

职业打假人的套路

 

除了上面两个案例的“食品标签问题”“餐厅的超范围经营”,职业打假人的套路还涉及“广告宣传问题”“食品质量问题”。

 

最常用的套路是“食品质量问题”,比如,食物中吃出蚊子、苍蝇、头发、蟑螂等不洁异物,食品销售超过保质期,使用非法添加物或过量添加物等。

 

司法机关约束职业打假人

 

前一段时间,多地餐厅菜品中吃出了蟑螂,有些店选择了协商了结,有些店选择了报案,很多店报案后真相大白,就是消费者故意把异物放入菜品中。

 

事实上,司法机关对于职业打假人,已经开始了约束。

 

上海的一起敲诈勒索罪就是典型的案例。在近4年的时间里,被告人王某某为牟取不法利益,以上海市各超市卖场、餐饮店为目标,向消防、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多次举报、投诉某些单位存在消防设备不完善、经营范围超标、产品包装不规范等问题后,利用商家希望其减少投诉的心理,胁迫被害单位向其支付“顾问费”等,敲诈得款共计人民币5.6万余元。

 

北京一家餐厅老板说到职业打假人充满了愤怒:“就是骗子!为了获利,利用商家法律意识淡漠,抓住小毛病不放,小本经营,本来就是挣点辛苦钱,挺不容易的,还有这样一群人来找你麻烦,可恶不可恶?”

 

也有人表示,“职业打假人”的主要动机不是净化市场,而是为了赚钱。但从硬币的另一面看也是对市场起到正向作用的,比如说啄木鸟捉虫子,并不是做森林卫士,而是为了有饭吃,但它的这个行为会间接地有利于生态环境。

 

也有人表示,“职业打假人”的主要动机不是净化市场,而是为了赚钱。但从硬币的另一面看也是对市场起到正向作用的,比如说啄木鸟捉虫子,并不是做森林卫士,而是为了有饭吃,但它的这个行为会间接地有利于生态环境。

 

餐厅经营需注意

 

需要提醒餐饮人的是,对于日常安全问题要重视,切实做好防范工作。

 

把凉菜作为扩展经营项目,一定要取得经营资格,否则就是违法的。如果再被职业打假人盯上,就显得得不偿失。比如火锅店因扩项销售拍黄瓜 、酸辣蕨根粉、开胃小木耳等凉菜只产生了营业收入139元,处罚却有1万元之多。

 

如果餐厅被投诉并索赔,餐厅觉得冤枉,不要轻易地和解赔钱,而是要迅速固定证物,选择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