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食 - 专业餐饮杂志与配方平台
返回业界播报列表

海底捞为什么捞不动了?

海底捞由于在餐饮业体量巨大,因此,时时刻刻、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关注。在消费端,海底捞从来不缺话题。今年上半年,海底捞预亏2个多亿,于是有人从多个方面分析,海底捞捞不动的原因,疫情影响当然是最主要的,还有人把造成这一局面归结为:接任创始人张勇担任CEO的杨利娟也是无能为力;“啄木鸟计划”之下,海底捞所关停门店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较多;“价格高”导致人们不爱吃海底捞了。其实,原因真的没有那么简单。




01

餐饮上市公司业绩公布

几家欢喜几家愁


随着餐饮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业绩的公布,多个品牌的经营情况就能够从中看出端倪。



 

“中国包子第一股”的巴比食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 15.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44.18%

 

九毛九上半年营收约18.9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22亿元减少约6.1%,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不少于55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86亿元减少不超过70.4%

 

海底捞上半年收入预计不低于167亿元,同比减少不超过17%,预期净亏损额约在2.25亿元至2.97亿元之间。



 

“连锁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上半年营收约为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约29%,同期净亏则较去年同期0.47亿元扩大6倍,预期净亏2.7亿元至2.9亿元。

 

巴比食品和九毛九虽然挣得少了,但还是挣钱的,而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亏损则较为严重。

 

海底捞去年上半年同期还实现盈利9650万元,今年预期净亏损额就在2.25亿元至2.97亿元之间。可以说新冠疫情深度影响了中国餐饮业,很多餐厅因疫情防控,若干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客流量减少,消费意愿减少。

 

02

海底捞结束快速扩张

等待经济环境好转

 

海底捞结束了前些年快速扩张的节奏。海底捞目前在全国有1248家门店,去年12月有1326家门店。半年时间,海底捞门店数量减少近80家。快速扩张的策略已被纠偏。“啄木鸟计划”仍然没有见底。



 

预亏损的事不能怪接任创始人张勇担任CEO的杨利娟,一方面是餐饮经营大环境并不理想;另一方面,杨利娟是在收拾“残局”,前面的摊子太大,企业的惯性太强,要想纠偏,不是一二天的事。近三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从3.0下降到2.3,这无疑凸显了企业的经营窘境。

 

截至目前,海底捞在港股中仍然有962亿港元的市值,在餐饮行业中守住了龙头的地位,但海底捞股价的走势并不理想,从去年高位下跌以来,海底捞累计跌幅超过80%,这也充分反映出海底捞业绩持续亏损的局面。

 

7月数据显示餐饮收入只有3694亿元,不升反降了1.5%,虽然吃饭是刚需,但表明人们外出就餐的意愿降低了,收入预期降低,失业率上升,人们对于消费也变得谨慎起来。宏观经济环境短期无法扭转。7月份,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9.9%,连续4个月创新高。虽然年轻人的就业更加多元,但收入能力总体不理想,作为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年轻人的消费力对市场具有巨大的影响。



 

目前,疫情正在考验着企业的能力和实力,对服务行业的要求更高。对于绝大多数的餐饮企业来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商业模式、产品及服务优势,仍然存在被替代或超越的风险。

 

目前来看,国内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但仍然需要时间。对餐饮行业来说,拐点仍需等待经济环境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