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海伦司关闭了69家门店,亏损近1亿,但是海伦司原来是夜间最上瘾的生意之一。2009年,创始人徐炳忠在北京五道口创立了第一家Helen’s酒馆;2017年,海伦司却开了80家门店,成了全国第一;2018年海伦司公司注册成立,从加盟模式转型直营模式;2021年3月末,海伦司实现全直营酒馆;2021年9月,公司赴港上市;截至2021年年底海伦司酒馆已增至782家,均为直营酒馆。同时,海伦司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开了104家新店,2021年开了431家,一年营收超18亿。

01
高性价比锁定年轻消费群体
低成本控制产生规模效益
海伦司一直以来都是以高性价比为经营核心,锁定年轻消费群体,坚持为年轻客户群提供优质且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

创立之初,海伦司主要消费群体是外国人和留学生,经营一段时间后,慢慢演变为以年轻情侣、大学生为主的顾客群,低廉的价格很适合在校大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
海伦司用不设置最低消费、大部分瓶装啤酒都不超过10元的经营方式,为年轻人提供了足够的社交空间。一方面,高性价比精准定位年轻客群,另一方面,高性价比能够提高消费者复购率,从根本上提高市场竞争力。

海伦司曾经举办过一个“Helens校园俱乐部”的校园活动,在很多大学附近的海伦司门店都有学生“老带新”的现象。还会在毕业季推出“毕业上岸套餐”,大学生凭简历或者学士服照片就可以免费领。针对临时到店消费的顾客,如果排队等位,还可以喝免费酒水,等得越久免费福利就越多。
海伦司的酒馆面积通常在300-500平米之间,店内摆放36-50桌,能同时容纳100-200名顾客,面积不大,但是空间利用率极高。
徐炳忠一直强调:“海伦司是最热的地段,最差的位置。”因此在成本的控制上,海伦司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01标准化运营
海伦司走直营店的路线,对于流程和运营来说更需要标准化
02 自有酒饮多
以扎啤、精酿、果啤、奶啤为主的自有产品,减少了中间商环节,节约成本的同时树立品牌形象
03 门店数量多
多门店数量使得海伦司与酒类品牌商有了议价权,有助于对成本的控制
04 员工外包制
员工大部分是外包人员,省去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02
低价实现全国化布局
下沉市场空间广阔
海伦司是通过低价来吸引流量,并进一步通过门店快速扩张和产品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来累积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和固定费用摊销。根据海伦司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6月,公司酒馆总数为879家,已覆盖全国25个省,159 个城市,初步形成全国化布局。
目前海伦司一线城市门店90家,二线城市门店数量为587家,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202家,三线及以下城市扩张势头强劲。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酒馆数量占总数的比例约为42.6%,下沉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数据显示,中国酒馆数量将于2025年达到5.65万家,酒馆行业营业收入也将于2025年达到1839亿元。
特别是随着“夜经济”的兴起,小酒馆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夜间经济也逐渐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生活质量的标准。据央视财经,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其中95后的年轻人为夜间经济的主力人群。
海伦司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产品优势+一二线积累的品牌势能有利于抢占市场,为下沉市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夜间娱乐活动方式。
而低价租金也是海伦司竞争的优势之一,下沉市场能够减轻海伦司直营模式带来的人力和租金方面的压力,提升单店盈利能力。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受疫情冲击影响小,门店受风险波动较小。
业内专家表示:“虽然这些城市商业租金较低,但在持续消费方面较弱,“有能力持续去酒吧消费的人并不多,这也是所有酒吧在三四线城市经营的弊端。如何良性运营是每家企业在扩张后都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海伦司需要尽快在规模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
因此,基于下沉市场,海伦司推出了“小酒馆+大排档”新业务模式,并新增烧烤和小龙虾,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扩大了目标客群,为门店吸引了更多客流的同时,还释放了下沉市场消费潜力。
结语
海伦司作为中国第一家上市小酒馆,虽然有限抢占了下沉市场,做到了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但想要实现永久盈利发展,最大的挑战仍然是消费习惯,以及同质化竞争。只有翻越这两座大山,海伦司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