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磅好消息,海底捞计划择机启动“硬骨头计划”,将重启部分被关闭的门店!作为餐饮头部品牌,海底捞的一举一动,对餐饮业具有示范效应。海底捞做出这一决定是基于我国餐饮形势的整体止跌止稳。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餐饮收入3766亿元,同比下降4.0%;2022年7月份,餐饮收入3694亿元,同比下降 1.5%。虽整体仍处于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变窄,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01
上年年因经营问题
海底捞实施“啄木鸟计划”
8月30日,海底捞半年财报出炉。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海底捞净亏损约2.67亿元,营业收入总额167.64亿元,整体收入同比下跌18.34%。
针对亏损情况,海底捞方面解释道:“首先,报告期内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3.08亿元,主要由于‘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其次,中国大陆地区2022年3月至5月新冠疫情反复,若干餐厅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但仍有固定开支及员工成本产生。”

2022年11月,海底捞实施“啄木鸟计划”,逐步关停300家因扩张太快而经营未及预期的门店,强化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收缩业务扩张,进一步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的计划。
自海底捞“啄木鸟计划”计划实施以来,海底捞一直在大规模关店,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海底捞关闭286家门店,32家餐厅暂停营业。截至今年6月30日,海底捞门店总数缩减了162家。
因为大量关店,海底捞餐厅经营下滑,2021年,海底捞各类损失合计36.54亿元。在餐厅经营层面,海底捞整体的翻台率出现下跌,由上年同期的3.0次/天下跌至2.9次/天,同店销售额为98.69亿元,同店销售增长率为-10.60%。
02
上半年营收回暖
海底捞计划实施“硬骨头计划”
餐厅经营是海底捞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2022年上半年整体餐厅运营方面却不尽人意。但在疫情与“啄木鸟计划”的共同催化下,海底捞的外卖业务焕发新生,外卖业务上涨了4.76亿元,同比增长37.6%。
造成外卖业务营收上涨的原因是,海底捞今年6月中旬正式成立社区营运事业部,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元化餐饮服务创新,鼓励门店以不同方式创收,部署“到家+到店”核心战略,探索和满足餐饮消费新需求,为广大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消费者提供火锅套餐、盒饭、冒菜、小龙虾等外卖菜品,增加外卖渗透率。
海底捞打通线上线下流量,统筹全国各地门店与“捞点好货”自有平台,与第三方外送平台实现对接,截至6月,全国的海底捞门店均已上线平台。平台上线后,门店可根据市场需求和防疫政策,灵活切换线上线下运营状态。同时,门店端全面展开私域流量运营,以社群沟通的方式积极满足顾客用餐需求。
海底捞在财报中写道:“积极的创收项目帮助公司降低了因餐厅暂停营业而可能产生的大额亏损,也有效维持了员工士气,增加了顾客黏性。”
针对今年下半年海底捞是否还会大量关店的情况,海底捞的工作人员表示:“2022年6月以来,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及‘啄木鸟计划’的成功,海底捞计划择机启动‘硬骨头计划’,目前在考虑重新启动开业可能性的门店为“啄木鸟计划”下关停的部分门店,管理层会在未来持续评估这些关停门店的选址、物业条件、人员配置、经营面积、经营提升潜力等因素,在满足市场条件,保证顾客满意度、不影响现有门店经营表现及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在重新评估之后将循序渐进地选择符合重新开业条件的‘硬骨头’门店。”
结语
“硬骨头计划”能否将海底捞带回“神坛”,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海底捞重新开启被关闭门店对其自身乃至整个餐饮业来说,都是走向复苏的重要一步。
让我们共同期待海底捞转亏为盈,重回“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