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外卖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坐在家里就能品尝到各色美食,谁能不享受外卖带给我们的便利呢。
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外卖用户就已经达到了5.2亿。随着外卖用户的增多,外卖市场体系不断强大起来,各大餐饮企业为了餐厅的发展,纷纷进驻外卖市场,并且在外卖上玩出了新花样,可谓是“卷”了又“卷。”
随着餐饮行业的稳步发展,在今年上半年,餐饮商家新增了200多万家,这意味着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外卖市场当然也包含其中。快速的发展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在的外卖食品浪费现象日益严重,诱导超量点餐、外卖分量过多等都在无形中加剧了食品浪费。
打开外卖平台,不少店铺都有着满减标识,为了能省点钱,不少消费者会选择去凑满减。凑满减的确会省一些钱,但是这些凑单的食物或饮品,往往并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买回来大概率会被浪费。而这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防范外卖食品浪费是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环节。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商务部发布《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 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网络餐饮经营活动中的食品浪费现象。
为了解决食品浪费问题,《指导意见》还提出优化餐品供给结构,积极推广小份餐品。要求网络餐饮平台鼓励引导商户进一步优化餐品供给形式,丰富餐品规格,积极提供小份菜、小份饭、小份饮料等小份餐品。
之前的文章《上海首家“反食品浪费”主题餐厅亮相,光盘行动势在必行》就有提到过“半份菜”、“小份菜”对于反食品浪费具有推动作用。原本为优化餐品供给、反对食品浪费的有效举措,但是在这几个月的推行中,“小份菜”持续遇冷,在商家那里并不是像预期的一样受欢迎。
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半份菜”“小份菜”是把食材减半,相对的成本也会减半,但是实际上人工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且同一种菜品,份量变化的同时,意味着厨房运营模式也要跟着改变。如果同一时间段消费者下单的不是同种菜品,那么备菜时间、菜品损耗都会比原来要高。
这样一来,劳动量增大了,食材成本提高了,如果售卖价格再折半,商家根本不赚钱,但是消费者会认为与以往没什么变化,这是让很多餐饮老板头疼的地方。所以为了保持同等利润,很多商家会选择提高菜品价格,或过分降低小份菜菜量,导致菜品性价比不高。
其实不止是外卖平台,堂食也极易造成浪费现象。随着消费市场复苏和夏季来临,“夜间经济”这种餐饮形式逐渐成为各地重视的消费增长点,但是一不小心,“夜间经济”也成了餐饮浪费的重灾区。不少人调侃夜市“点菜一大桌,剩下一大堆,拉走一大桶”。
不管是外卖还是堂食,都应该针对反餐饮浪费作出更具体的规定,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餐饮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责任,建立健全举报、曝光机制。贯彻落实反食品浪费法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要把节约理念贯彻在网络餐饮平台的规则、奖励机制、佣金收取等方方面面。
其实对于餐饮业来说,推行“小份菜”还是有诸多好处的,但是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时间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