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于10月10-12日在海南省召开。出席本届论坛的有联合国官员和来自世界多国的政要、专家学者、食业家共300余人,包括六大洲43个国家的学者,11国使节,2位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以及我国多位院士和长江学者。
(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启动仪式)
在10月10日召开的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开幕式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宣读了联合国古特雷斯秘书长发来的贺信。贺信首先祝贺“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召开。古特雷斯秘书长表示,我们正面临着全球性的食物危机。不可持续的食物生产、包装和运输,正在加剧气候危机,造成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淡水,并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古特雷斯认为,我们必须立即转变食物系统,使其更具可持续性、公平性和韧性。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强合作,扩大气候友好型投资。我们必须支持那些为食物系统带来生机的人们。我们还须在减少用水和碳足迹的同时,利用科学技术改善对健康食物的获取。古特雷斯号召,让我们齐心协力,从根本上解除食物危机,建立健全以人为本、利润次之的制度体系,彻底消除饥饿。
(联合国古特雷斯秘书长发来贺信)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刘振民宣读贺信)
联合国粮农组织原总干事、巴西零饥饿组织主席格瓦齐亚诺达席尔瓦高度赞扬了世界食学论坛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做的努力,强调食事问题的彻底解决,可以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贫穷。联合国经社部公共机构和数字政府司司长朱巨望在发言中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食事问题依旧十分严峻,世界食学论坛对上述这些问题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会议成果有利于联合国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张晓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食品法典委员会前秘书长Tom Dietmar Heilandt先生代表六大洲的与会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他们高度肯定了食学在解决人类食事问题中的重要价值,祝贺论坛圆满成功。
(联合国经社部公共机构和数字政府司司长朱巨望视频致辞)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张晓刚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致辞)
(食品法典委员会前秘书长Tom Dietmar Heilandt先生代表六大洲与会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发表主旨演讲。吴红波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他表示,食学是一门“无中生有”的学科,不仅“食学”在中文中是一个崭新学科,其英文“Shiology”也是中国学者创造的。食学知识体系具有独创性、整体性和全球性三大特色。他希望与会者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构建食学科学体系做贡献。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吴红波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食学论坛理事长、食学学科创建人、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在主旨演讲中,剖析了人类面临的事实问题,介绍了食学的基本理念和“大食物观”“大食物系统”“大食物产业”的理念。他说,当今食事问题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今人类对食事问题认知的零散化和割裂化。食学以整体认知取代部分认知,将不完整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体系,推动食事问题的整体解决,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食学论坛理事长、食学学科创建人、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发表主旨演讲)
论坛由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组委会主办,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商务行业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南省委员会、国际商事争端预防解决组织、巴西零饥饿组织、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支持,中国出版协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集团协办。论坛得到了海南省的大力支持。
在开幕式上,还举办了世界食学论坛副理事长、理事单位、成员单位聘任仪式,对践行食事可持续发展杰出企业进行了表彰。
(颁奖嘉宾为获奖单位颁发证书和牌匾)
附:
古特雷斯贺信中英文稿
英文:
U N I T E D N A T I O N S
THE SECRETARY-GENERAL
MESSAGE FOR THE FOURTH WORLD SHIOLOGY FORUM
Haikou City, 10 October 2023
I am pleased to send my greetings to the Fourth World “Shiology” Forum.
We are facing a global food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780 million people are going hungry and more than three billion cannot afford healthy diets. Meanwhile, one-third of all food produced is lost or wasted.
Un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packaging and transportation are feeding the climate crisis – generating coloss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using over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freshwater, and accelerating biodiversity loss.
We must urgently transform food systems to make them more sustainable, equitable and resilient.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es must work together to scale up climate-friendly investments. We must also support the women and men who bring food systems to life. And we must leve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improve access to healthy foods while reducing the use of water and the carbon footprint.
Together, we can address the root causes of the food crisis, build systems that put people over profit, and end hunger once and for all.
中文译文(参考):
刘广伟先生大会演讲PPT
吴红波先生在第四届世界食学讲坛的主旨发言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很高兴出席今天在海口市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这是我第二次出席世界食学论坛了。看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饮食从业者共聚一堂,研讨一个新型学科体系—食学,我感到由衷地高兴。
食学是一门“无中生有”的学科,不仅“食学”在中文中是一个崭新学科,其英文“Shiology”也是中国学者创造的。我愿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食学的认识和想法。
两个小故事。2008年中国的牛奶生产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国务院紧急开会研究解决办法。人们突然发现,中国牛奶的生产和供应链是由众多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的,但是奶站的负责单位竟不明确。当时人们意识到,条块分割管理,挂一漏万,很难不出问题。
2011年中国一位省长访问德国,要考察德国食品安全问题。德国农业部长告诉中国客人,从育种、播种、施肥、除草、收获、储藏、加工、运输直到上餐桌,都是由农业部统一负责。这形象地体现出综合规划、统一管理的有效性。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整体性和关联性,人为分割成条块进行管理,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反之,兼顾并考虑所有相关领域,进行总体思考,综合管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女士们,先生们,
人类认识的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发展,安全不可能持久。但是什么样的发展才是人类所需要的,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概念,但具体含意并不明确。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涉及减少绝对贫困人口、消除饥饿、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等。联合国提出了“我们能够消除贫穷!”的口号。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应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并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取得实质性进展,缺一不可。 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只追求发展速度、向大自然无限制索取”的传统发展模式,使全球发展逐渐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国际社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
食学知识体系。2019年2月我与食学理论创始人刘广伟先生相遇,他所介绍的独创理论和想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一,他突破了传统学科设置和框框,独创了全新的食学知识体系,难能可贵。其二,他以全球视野审视食事问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结合,对全球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我当时表示:食学与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至少与12项目标高度相关,食学是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公共产品。
五年来,刘广伟先生笔耕不断、潜心研究、努力完善食学理论。他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食学》《食学名词》《食事问题概论》《食事求事》等著作。其中《食学》的繁体字版已在台湾出版。中国人民大学诚聘刘先生为该校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我认为,刘先生的理论体系有以下特点:
一、独创性。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刘先生将日常的食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深刻分析了人、人群、人群与食物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三大基本任务:一是解决食物与人体需求间的矛盾,要吃好、吃健康;二是解决人类食物的供需矛盾,使社会更团结更和谐;三是解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刘先生构建了中国人独特的食学知识体系,具有鲜明的领先性和原创性,是崭新的综合性交叉科学。
二、整体性。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农学、食品科学、营养学等学科,条块分割、互不关联、且均没有覆盖所有食事问题,是现代科学体系的短板。刘先生突破了传统学科设置的束缚,加强了对食事问题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研究,从整体上提出解决办法,补上了这个短板。食学打破了现有学科设置分工,构建了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人类的生存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问题提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三、全球性。刘先生以全球视野,主动将食学理论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标,明确指出食事问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17个目标中13个目标相关。例如,目标2“零饥饿”和目标6“清洁饮用水”本身就是食事问题。又如,目标1“消除贫困”,消除饥饿是消除贫困的前提。再如,目标10“减少不平等”,让每个人吃饱、吃好、吃健康是平等的基础等等。刘先生提出的食学体系是解决世界食事问题的国际公共产品。正如他反复强调的,“人类社会食事问题不能有效地彻底解决,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实现。”
近年来,食学科学体系逐渐引起了国际的重视。2019年世界食学论坛在日本举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食学科学体系是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公共产品”。同年,刘广伟先生应邀出席联合国经社部专家会议,提交解决全球食问题的数字智慧系统方案,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达席尔瓦高度评价说,“食学是开启整体解决人类食事问题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联合国教科文前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赞扬说:“当今世界忽视了对大众的食教育,食学提出的食业者与食者的双元教育结构,构建了人类食事教育的整体体系。”
女士们,先生们,
各位将就如何加快食学科学体系建设;推动食学国际标准体系建立;建设全球食事数字平台;积极开展食学通识教育等问题畅所欲言,切磋交流,宝贵机会十分难得。希望大家分享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构建食学科学体系做贡献。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