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届食学论坛的一个突出亮点,是倡议全球相关学者积极参与食学科学体系建设。在研究对象上,将食物系统拓展为食事系统;在研究的出发点上,从食物获取与加工回归到食者的生存与健康;在研究导向上,跳出现有相关学科框框,认识食事问题整体性,从学科导向转为问题导向。为此,论坛设置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发布食学教育系列图书、成立《世界食学文库》编辑委员会、推动食学国际标准体系建立等。
01“食学科学系列教材”展示大食物观
食学科学系列教材新书发布现场
在本届论坛上举办的“食学科学系列教材”发布会,吸引了诸多与会者的目光。
“食学科学系列教材”共13卷,由高等驾驭出版社出版。其中第一卷为《食物生态学》,主述食物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可持续;第二卷为《食物野获学》,主述对野生食物的采摘、狩猎、捕捞、采集;第三卷为《食物驯化学》,主述食物的种植、养殖、菌植;第四卷为《人造食物学》,主述食物的化学合成、细胞繁殖;第五卷为《食物加工学》,主述食物的发酵、烹饪、碎解加工;第六卷为《食物流通学》,主述食物的贮藏、运输、包装;第七卷为《食事工具学》,主述手工食事工具、动力食事工具;第八卷为《食物成分学》,主述食物元性、食物元素;第九卷为《食者体构学》,主述食者体性,食者体构;第十卷为《吃学》,主述吃方法、吃审美、吃病、吃疗;第十一卷为《食事制约学》,主述食事经济、食事法律、食事行政、食事数控;第十二卷为《食事教化学》,主述食学教育、食事习俗;第十三卷为《食事历史学》,主述野获食物史、驯化食物史、合成食物史。
与会嘉宾、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说,《食学科学系列教材》的出版,会对促进学界对食事问题的整体认知,全面、整体地解决大食物问题,贡献力量。
食学科学系列教材图
02《食学教育》为食学进校园雪中送炭
《食学教育》是针对中国小学食学教育现状编写的一套通识教育教材,也是世界小学食学教育的编写范本,主编为食学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食学教育(8种)》共有8册,其中小学课本6册,另有两本配套书,1 册为针对幼儿园食学通识教育的《食学启蒙》,1 册为供小学食学通识教育教师使用的《食学通识教育》。
《食学教育(8种)》系列教材图
比较《语文》《数学》等小学通识教育课本,《食学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食学通识教育有五个场所,除普通教室外,还有食学教室、食学基地、校园食堂等外食场所和家庭;食学通识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体验教学、实践教学、习惯养成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食学教育》的编写突出了这些教学场景和教学方式,凸显了食劳动的实践性,凸显了美食鉴赏的体验性。
03 人类食物的“诺亚方舟”《世界食学文库》
第四届世界食学论坛上一件值得世界食学界铭记的大事,是《世界食学文库》编委会成立。
《世界食学文库》编委会成立
据与会嘉宾中国出版协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线装书局总经理王利明介绍,为了预防因全球物种迅速缩减而造成物种灭绝,人类在斯瓦尔巴特群岛建立了一座号称“诺亚方舟”的种子库,把世界各地各种的植物种子保存在仓库里。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人类积累了一大批宝贵的食事认知。这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宝藏正在流散、消失,被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团体一个组织把它们集纳一处,编辑成书,留与后人。
为了拯救和保存这些优秀的文化种子,我们亟需编辑、出版一套《世界食学文库》。它选择人类所有有着饮食文化传承的国家和地区,下至公元1800年,上至人类有食事文明记载起。
《世界食学文库》在空间上以洲际、国家、地区分卷,再以食生产、食利用、食秩序三个维度归类,范围涉及全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食学文库》每个分卷约150万字,文字数量更为浩繁的可分为卷一、卷二等。计划用20年时间出版68卷5320余册,总字数约10亿。
《世界食学文库》图
为了保证《世界食学文库》的出版计划顺利实施及图书出版的内容质量,负责该丛书出版项目的线装书局拟聘请世界食学论坛的创始人和理事长刘广伟先生担任《食学名词》编委会主任、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等1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作为《世界食学文库》编委会成员。
编委会主任、总主编:
刘广伟(世界食学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委员:
仇焕广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 Claude Denis Caldwell(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荣誉教授)
Ali Yassoralipour(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教授)
Iulia Drăguț (东欧非传统文化协会主席)
Evgenia V. Serova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农业研究院院长)
MD Mahmodol Hasan (孟加拉国拉吉沙西大学教授)
David Ben Otieno Matinde(肯尼亚儿童供餐组织社会发展总监)
Saleh Mahmoud Ismail Ibrahim (埃及艾斯尤特大学土壤和水利系主任)
Burcu YAVUZ TIFTKCIGIL(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美迪波尔大学教授)
为编委颁发《世界食学文库》编委聘书
04食学标准打造理论风向标
针对当今与食事相关的标准不完备的弊端,本届论坛召开《食学(整合食物学、饮食学和相关社会秩序的知识体系)系统概念,原则,框架》国际标准提案研讨会,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对食学国际标准编制发表看法,从概念、原则、框架三个方面对食学国家标准提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为食学国际标准编制提供富有成效的看法。
探讨食学国际标准
构建食学国际标准体系的目标,是将现有的相关标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从整体角度调节各相关标准中矛盾、冲突、重叠的内容,填补行业空白,最终形成一个包含食物、食者、食序三个领域,为人类健康谋福祉的全球性食学标准体系。
参加上述活动的嘉宾有中国人民大学食政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刘广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金安,线装书局总经理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生吉萍,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松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申琳,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段玉权,中国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长庞杰,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孙健翔,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荣誉教授Caldwell Denis Claude,巴西零饥饿组织执行干事Emiliano Milanez Graziano Da Silva,伊斯坦布尔美德波尔大学教授Burcu YAVUZ TIFTKCIGIL,埃及艾斯尤特大学土壤和水利系主任Saleh Mahmoud Ismail Ibrahim,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伊斯坦布尔美德波尔大学教授Burcu YAVUZ TIFTKCIGIL,埃及艾斯尤特大学土壤和水利系主任Saleh Mahmoud Ismail Ibrahim,市场监督总局标准和创新司原司长崔钢,国务院参事张纲,世界食学论坛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鞍钢集团原党委书记张晓刚,世界食学论坛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国际能源论坛(IEF)原秘书长孙贤胜,世界食学论坛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周牧之,印度尼西亚苏迪曼大学农业商业系Djeimy Kusnaman,马来西亚拉曼大学理学院农学与食品科学系Ali Yassoralipour,哈萨克食品加工农业技术技术食品科学、生产技术主管Zhuldyz Satayeva,埃及艾斯尤特大学土壤和水系主任Saleh Mahmoud Ismail Ibrahim,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组织基因编辑组首席研究员Andrew Kiggundu,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农业学院植物与动物科学系Claude Denis Caldwell,巴西零饥饿组织Emiliano Milanez Graziano Da Silva,巴西国家科技研究院帕拉伊巴联邦大学Thiago Lima Da Silva,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Tom Dietmar Heilandt,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Evgenia V. serova,伊斯坦布尔美德波尔大学Burcu YAVUZ TIFTKCIGIL,罗马尼亚Iulia Drăguț,英国剑桥大学环境能源自然资源中心、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Ksenia Gerasimov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