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一场关于“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的讨论在网络上展开,许多网友纷纷表示,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随即此话题也顺势登上热搜,共有2.2亿的阅读量。就这样,支持低分饭店的风潮袭来,#评分低的饭店 好吃#的话题因大家热议而登上热搜。
许多人可能不明白,低分往往象征着不好,为何还挺受大家认可的?如今吃饭之前打开手机先看看评分、评价再选出心仪的餐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件固定的事情,有的消费者甚至会索性选择“好评优先”,直接忽略掉一些中低分店铺。
然而部分消费者发现即使是这样精挑细选也仍然避免不了会“踩雷”,不过有时候无意中走进一家店吃过后觉得很好吃或者是自己常吃的家门口味道不错的小店反而评分不会太高。
商家被迫陷入“好评”里
对于商家来说,花上一些心思使自己店铺评分上升、好评变多已经是必做的事情。当消费者进到一家店,被桌子上摆放的“写好评送饮料小吃”的标牌吸引、或者店员直接告知此活动已是司空见惯。
确实,一条好评不一定能把人吸引过来,但是一条差评却可以劝退很多潜在的消费者。这样热衷于刷好评的商家们既有“走捷径”的心态,也有被迫跟着大家一起内卷的无奈。
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因此商家们上述的一系列做法其实都有打擦边球的嫌疑。
评分的背后
很多消费者认为,评分在“3.5-4.2之间最真实”,精致的环境、无微不至的服务等都是“加分项”,菜品质量不好,再多的“加分项”也无用。
在这股风气下,探店博主纷纷走进这些店铺开始了测评,结果味道大部分竟然都还不错,不排除是先入为主的低评分降低了预期,但不妨碍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虽然目前市场上大多数消费者仍会以“高分”、“好评”等作为判定一家餐厅是否值得去的依据。但是“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评分低的饭店 好吃”这种话题引起的大范围讨论,的确能反应出来一些“造假”之风,并让一些消费者起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严重一些就是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造成不良影响。
短期的“虚假繁荣”,终归不如长远的口碑!商家们还是应该坚守住自己,把握好度做诚信的商家,在保证自己菜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推广营销。
评分软件则是应该完善相应的机制,通过采取一些方式,比如抽查等,来使评分体系更加公平公正,让各餐厅得到自己应得的分,从而给消费者提供较为真实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