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刺身多以三文鱼、金枪鱼为主要原料,用大菱鲆制作刺身并不多见,大菱鲆的肉质细腻,基本上没有什么腥味,而且肉质弹性不错,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刺身菜肴。烹调时选用的是柑橘汁,其甜味更大一些,可以使鱼肉回口发甜,口味口感更佳。最后一个制作流程,是将橄榄油和芝麻油加热后,浇在刺身上面,使油脂的香味充分激发出来。
这款菜的名字非常吸引人,成品也名如其菜,让人拿在手里怕化了,真想一品吃掉。其实它就是主要用鱼胶粉做的一款小甜品。鱼胶粉在凉菜中经常用到,将它引入面点将成品做得如此晶莹剔透,确实很有创意。
国外的调味汁多为酱黑色,没想到中餐会有这么多颜色的调味汁,还以胶囊的形式上桌,鲜艳美丽,多味有趣。这让外国客人十分震惊,而中国客人也会感觉它精美可爱,大大增加了就餐的品味和乐趣。
鲜美的鳕鱼做成麻辣味,还镶在面上,别致之极。
表面红艳,内有乾坤,虚虚实实,惊喜连连,口味独特,峰回路转。
少见的精美盛器,厚重悠远,古朴典雅,装盘效果充满诗情画意,简值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沙锅式的小盛器虽然酷似沙锅,但其实是等比例缩小的锅式盛器,就因其像一口小锅,所以利用这种视觉差异,螺肉在其中就显得特别饱满肥大,让人倍感实惠,价格稍高一点也认为物超所值。
用食材来当盛器者不少见,当了盛器之后又能盛菜,又能食用的虽然少,但是也有。可以将可食盛器做得如此有特色的却着实稀罕。单就这一点即足以体现融合之美,融合之妙。
鲜豆子的做法很多,但是此菜将其变成了奶油的形状,红绿黄相间,美不盛收。以这款菜的造型来看,很多人会认为它只能出现在高档酒店中,其实计算一下成本不难看出,它是用较低的成本制作出来的精品菜肴。可见做工精细,构思巧妙了之后,制作高档菜不一定花高成本,这也是融合的精髓之一。
原本选用宁乡花猪肉(17-18元/500克),后改用肥瘦适宜的贵州短脚猪(16-17元/500克),由于异地原料供给质量不稳定,最后选定当地土猪肉(13-14元/500克),经过一系列的原料调整,再配以配料的改善,弥补了口感上的差距,同时又降低了成本。
生蚝煎制居多,此菜用脆皮糊裹入生蚝,锁住鲜味,使汁水不外漏,一口生蚝一口鲜。
一般大虾白灼的比较多,但此菜结合湖南本地人的口味,用泡椒调味,酸辣可口,一经推出,很受欢迎。